“要亦有耿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要亦有耿光”全詩
二客既冢穿,島中皆自箋。
雖非中庸道,要亦有耿光。
英雄久淪沒,世俗但炎涼。
嗟嗟翟廷尉,慷慨令人傷。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詠史(二十一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史(二十一首)》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田橫不事漢,刎頸送咸陽。
二客既冢穿,島中皆自箋。
雖非中庸道,要亦有耿光。
英雄久淪沒,世俗但炎涼。
嗟嗟翟廷尉,慷慨令人傷。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歷史上的一段故事。詩中提到了田橫,他不肯事奉當時的漢朝,最終選擇了刎頸自殺,表達了他對清高志節的堅守。詩人還提到了兩位客人,他們看到田橫的墓穴后,紛紛留下字條,表達對他的敬佩之情。雖然田橫的行為并非符合中庸之道,但他的行為確實展現了耿直光明的品質。然而,這樣的英雄人物卻長期被埋沒,現實社會的虛偽與冷漠使得這樣的英雄逐漸消失。最后,詩人悲嘆翟廷尉(歷史人物)的慷慨行動,令人深感痛惜。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歷史中的一段故事,表達了詩人對清高志節和英雄氣概的贊嘆與敬仰,以及對社會虛偽與冷漠的悲嘆。詩人以簡練的語言,將一個歷史人物的抉擇和犧牲,以及其他人對其的敬仰,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田橫的堅守和翟廷尉的慷慨,襯托出當時社會的沉淪和冷漠。整首詩以悲切之情貫穿始終,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贊頌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呼喚人們對正義、真實和高尚品質的追求。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現了明代詩人劉基對歷史和社會的思考與關懷。它引發讀者對英雄氣概、清廉正直以及社會道德價值觀的思考,讓人們反思當代社會中的虛偽和冷漠,呼喚著對正義和高尚品質的追求。
“要亦有耿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ǐ èr shí yī shǒu
詠史(二十一首)
tián héng bù shì hàn, wěn jǐng sòng xián yáng.
田橫不事漢,刎頸送咸陽。
èr kè jì zhǒng chuān, dǎo zhōng jiē zì jiān.
二客既冢穿,島中皆自箋。
suī fēi zhōng yōng dào, yào yì yǒu gěng guāng.
雖非中庸道,要亦有耿光。
yīng xióng jiǔ lún mò, shì sú dàn yán liáng.
英雄久淪沒,世俗但炎涼。
jiē jiē dí tíng wèi, kāng kǎi lìng rén shāng.
嗟嗟翟廷尉,慷慨令人傷。
“要亦有耿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