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待秋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耕待秋熟”全詩
人猶腹中蟲,蠢蠢隨化育。
鉆攻無時休,臟腑為翻覆。
帝青調元氣,豈不畏戎毒。
皤然命滌蕩,汗下兼涌衄。
蚩蚩自狂猘,涫沸交殺戮。
何當瞑眩定,風止水歸瀆。
鑄鐵作鋤犁,春耕待秋熟。
¤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雜詩(三十三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三十三首)》是明代劉基的作品。這首詩以天地為甕,萬物為其中的腹腔,將人類比喻為腹中的蟲子,描述了生命的生成、衰變和循環的過程。
詩中提到鉆攻不休,臟腑翻覆,表達了生命的不斷變化和脆弱性。作者提到帝青調節元氣,用以指代天地自然的調和力量,但即使如此,也無法完全避免外界的侵害。詩中還描繪了人體的生理反應,如汗出和血涌,以及人性的狂猘和戰爭的殘酷。
詩人問道何時能夠平靜下來,風停止,水回到原本的河道。他提到鑄鐵制成農具,等待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獲,這表達了對和平、安寧和穩定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通過對生命和自然界的比喻,表達了生命的脆弱與無常,以及對和平與穩定的渴望。這首詩意蘊含深遠,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出人類在宇宙中微小而不可控的存在,同時也表達了對和平、安寧和穩定生活的向往。
“春耕待秋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sān shí sān shǒu
雜詩(三十三首)
tiān dì ruò dà wèng, wàn wù shēng qí fù.
天地若大甕,萬物生其腹。
rén yóu fù zhōng chóng, chǔn chǔn suí huà yù.
人猶腹中蟲,蠢蠢隨化育。
zuàn gōng wú shí xiū, zàng fǔ wèi fān fù.
鉆攻無時休,臟腑為翻覆。
dì qīng diào yuán qì, qǐ bù wèi róng dú.
帝青調元氣,豈不畏戎毒。
pó rán mìng dí dàng, hàn xià jiān yǒng nǜ.
皤然命滌蕩,汗下兼涌衄。
chī chī zì kuáng zhì, guàn fèi jiāo shā lù.
蚩蚩自狂猘,涫沸交殺戮。
hé dāng míng xuàn dìng, fēng zhǐ shuǐ guī dú.
何當瞑眩定,風止水歸瀆。
zhù tiě zuò chú lí, chūn gēng dài qiū shú.
鑄鐵作鋤犁,春耕待秋熟。
¤
“春耕待秋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