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牙畫戟尊方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牙畫戟尊方伯”全詩
高牙畫戟尊方伯,繡段黃封出內朝。
無客金戈樁鑿齒,有人玉帳舞弓腰。
武陵日暮桃花盡,何處林泉可采樵。
¤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六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六首)》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東海波濤激迅飚,
西風氛霧虎狼驕。
高牙畫戟尊方伯,
繡段黃封出內朝。
無客金戈樁鑿齒,
有人玉帳舞弓腰。
武陵日暮桃花盡,
何處林泉可采樵。
中文譯文:
東海波浪洶涌,風浪猛烈。
西風帶來了濃重的霧氣,猶如猛獸傲慢威猛。
高大的牙齒握著畫戟,尊貴的方伯端坐其中。
華麗的繡段,黃色的封套從內朝出來。
沒有客人,金戈靜立,樁上的刻痕清晰可見。
有人在玉帳中舞動著腰間的弓箭。
武陵山的日落時分,桃花已盡,哪里還能采集柴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天的景象和氣氛,以及社會和人生的變幻。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東海波濤和西風的霧氣的感嘆和贊美,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象。同時,詩中也涉及到了社會的權力和榮耀,以及個人的情感和心境。
詩中提到的高牙畫戟和繡段黃封,暗示了官場的權謀和權力斗爭。畫戟象征武力和威嚴,高牙則彰顯了其威猛之勢;繡段黃封則代表了官員的尊貴身份和內朝的榮耀。這些元素反映了明代社會的特點,同時也暗示了權力的腐敗和虛幻。
詩的后半部分則轉向了個人的情感和心境。金戈樁上的鑿齒刻痕,表明了無人來往的冷清和孤寂。而有人在玉帳中舞動弓箭,則顯示了個人的歡愉和自由。最后兩句“武陵日暮桃花盡,何處林泉可采樵”,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無法回到過去的無奈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社會現象的描繪,展示了明代社會的風云變幻和個人的情感體驗。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權力和虛榮的思考,以及對逝去歲月和無法追尋的遺憾之情。
“高牙畫戟尊方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qiān shàng rén qiū xìng liù shǒu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六首)
dōng hǎi bō tāo jī xùn biāo, xī fēng fēn wù hǔ láng jiāo.
東海波濤激迅飚,西風氛霧虎狼驕。
gāo yá huà jǐ zūn fāng bó, xiù duàn huáng fēng chū nèi cháo.
高牙畫戟尊方伯,繡段黃封出內朝。
wú kè jīn gē zhuāng záo chǐ, yǒu rén yù zhàng wǔ gōng yāo.
無客金戈樁鑿齒,有人玉帳舞弓腰。
wǔ líng rì mù táo huā jǐn, hé chǔ lín quán kě cǎi qiáo.
武陵日暮桃花盡,何處林泉可采樵。
¤
“高牙畫戟尊方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