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樕有枝寒集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樸樕有枝寒集鴇”全詩
深山霧雨沄生虎,大海波濤虺作蛇。
樸樕有枝寒集鴇,梧桐無葉夜啼鴉。
涼風裊裊吹游子,何處松楸是汝家。
¤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六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六首)》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繡幕香幃隱日華,
在繡幕和香幃之中,遮掩了陽光的輝華,
Translation: The embroidered curtains and fragrant canopies conceal the brilliance of the sun,
金鞍玉轡巧矜夸。
金鞍和玉轡巧妙地炫耀自身的華美。
Translation: The golden saddle and jade reins boast their exquisite beauty.
深山霧雨沄生虎,
深山里的霧雨中涌現出猛虎,
Translation: In the deep mountains, tigers emerge amidst the misty rain,
大海波濤虺作蛇。
大海的波濤仿佛變成了毒蛇。
Translation: The waves of the sea transform into venomous snakes.
樸樕有枝寒集鴇,
質樸的樕樹上結滿了寒冷的鴇鳥,
Translation: The simple elm tree is adorned with cold-natured bustards,
梧桐無葉夜啼鴉。
梧桐樹上沒有葉子,夜晚中烏鴉哀鳴。
Translation: The parasol tree stands leafless, and crows cry in the night.
涼風裊裊吹游子,
涼風吹拂著漂泊的旅人,
Translation: The cool breeze gently caresses the wandering traveler,
何處松楸是汝家。
無論在何處,松樹和楸樹都是你的家園。
Translation: Wherever you may be, pine and elm trees are your home.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繡幕、香幃、金鞍、玉轡等華麗的物象,表達了作者對于美好事物的贊美和炫耀之情。接著,詩人運用山雨、海浪、樕樹、梧桐等形象,表達了自然界中的動物與環境的交融與變幻,突出了自然界的神秘和多樣性。最后,詩人以涼風吹拂游子、松楸為家的形象,寄托了對遠方旅人的思念和對歸屬感的追求,展現了對家園的眷戀之情。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象征手法,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界的獨特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和情感交融的意蘊。這首詩詞以其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意象和深邃的詩意,讓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壯麗與遼闊,以及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之美。
“樸樕有枝寒集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qiān shàng rén qiū xìng liù shǒu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六首)
xiù mù xiāng wéi yǐn rì huá, jīn ān yù pèi qiǎo jīn kuā.
繡幕香幃隱日華,金鞍玉轡巧矜夸。
shēn shān wù yǔ yún shēng hǔ, dà hǎi bō tāo huī zuò shé.
深山霧雨沄生虎,大海波濤虺作蛇。
pǔ sù yǒu zhī hán jí bǎo, wú tóng wú yè yè tí yā.
樸樕有枝寒集鴇,梧桐無葉夜啼鴉。
liáng fēng niǎo niǎo chuī yóu zǐ, hé chǔ sōng qiū shì rǔ jiā.
涼風裊裊吹游子,何處松楸是汝家。
¤
“樸樕有枝寒集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