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聽屋角鬧晨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聽屋角鬧晨鳩”全詩
小雨霏霏涵日過,新泉細細入河流。
殘花斷柳虛歸計,遠水他山聚客愁。
鴻雁南飛限蒼嶺,傷心何處問松楸。
¤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春興(四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興(四首)》是明代詩人劉基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興(四首)
忽聽屋角鬧晨鳩,起看園林綠漸稠。
小雨霏霏涵日過,新泉細細入河流。
殘花斷柳虛歸計,遠水他山聚客愁。
鴻雁南飛限蒼嶺,傷心何處問松楸。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在春季中的感慨和情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詩意主要圍繞春天的景象展開,通過描繪屋角上晨鳩的鳴叫聲、園林逐漸變得綠意盎然、細雨潤濕大地、新泉流入河流等場景,表現了春天的興盛活力和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使用了殘花斷柳、遠水他山等意象,表達了一種離別和思念之情。殘花斷柳象征著春天的逝去,而遠水他山則暗示了遠方的離別和思念之情。這種情感的表達使得整首詩詞在春興的背后透露著一絲憂傷和傷感。
最后兩句中的鴻雁南飛限蒼嶺、傷心何處問松楸,則進一步增強了詩詞中的離別情緒。鴻雁南飛是春天的常見景象,它們的飛行限制在蒼嶺之間,似乎無法跨越,象征著離別的限制和無法逾越的障礙。作者問到傷心的地方,仿佛在尋找一個可以傾訴心情的對象,而松楸則象征著堅貞、忠誠和傾聽。
整首詩詞以春天為背景,通過描繪春季的景象和情感的交融,表達了詩人對興盛和離別的感慨。這種對春天景象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相互交織,既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活力,又渲染了一種離別和憂傷的情緒,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忽聽屋角鬧晨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xīng sì shǒu
春興(四首)
hū tīng wū jiǎo nào chén jiū, qǐ kàn yuán lín lǜ jiàn chóu.
忽聽屋角鬧晨鳩,起看園林綠漸稠。
xiǎo yǔ fēi fēi hán rì guò, xīn quán xì xì rù hé liú.
小雨霏霏涵日過,新泉細細入河流。
cán huā duàn liǔ xū guī jì, yuǎn shuǐ tā shān jù kè chóu.
殘花斷柳虛歸計,遠水他山聚客愁。
hóng yàn nán fēi xiàn cāng lǐng, shāng xīn hé chǔ wèn sōng qiū.
鴻雁南飛限蒼嶺,傷心何處問松楸。
¤
“忽聽屋角鬧晨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