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蟲已出更安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蟄蟲已出更安歸”全詩
莫尋花徑防泥滑,且掩衡門待日晞。
弱柳先舒應自損,蟄蟲已出更安歸。
乾坤處處旌旗滿,肉食何人問采薇。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感與(二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與(二首)》是明代劉基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江南二月飄雪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生活的感悟。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
江南的二月里,雪花飛舞,像片片白色蝶翼在空中飄蕩。吳山的寒冷色彩使人感到寒意,也讓穿著征衣的人們不禁顫栗。此時不宜尋找那些被泥濘濕滑的花徑,而是應該暫時關閉家門,等待陽光的出現。
春天來臨時,柔弱的柳枝先行舒展,但卻可能自身受損。蟄伏的蟲類已經開始出來覓食,它們對于歸巢已然安然無恙。整個天地間,到處都掛滿了旌旗,象征著各個地方的權力和榮譽。但是,有誰問起我這個平凡之人的生活和食物來源呢?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江南二月的雪景,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生活的思考。詩人通過雪花、寒冷的山色、柳枝和蟲類的形象,表達了對生命力的贊美和對生活的感悟。詩中融入了對人生的思考,詩人對自己的生活狀態和社會現象有所觸動,反思了權力與平凡之間的關系。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江南的冬天景色,并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生活的思考。同時,詩人也在間接地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觸動和對權力與平凡生活的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蟄蟲已出更安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yǔ èr shǒu
感與(二首)
èr yuè jiāng nán xuě piàn fēi, wú shān hán sè dòng zhēng yī.
二月江南雪片飛,吳山寒色動征衣。
mò xún huā jìng fáng ní huá, qiě yǎn héng mén dài rì xī.
莫尋花徑防泥滑,且掩衡門待日晞。
ruò liǔ xiān shū yīng zì sǔn, zhé chóng yǐ chū gèng ān guī.
弱柳先舒應自損,蟄蟲已出更安歸。
qián kūn chǔ chù jīng qí mǎn, ròu shí hé rén wèn cǎi wēi.
乾坤處處旌旗滿,肉食何人問采薇。
“蟄蟲已出更安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