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郤縠近來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詩書郤縠近來無”全詩
何由入奏明光殿,指點山河一統圖。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五絕)》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五絕)》是明代劉基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廟略能回十萬夫,
詩書郤縠近來無。
何由入奏明光殿,
指點山河一統圖。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思考和對治理天下的追求。作者通過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期待,表達了對明朝政權的憂慮和對國家未來的希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描繪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首句“廟略能回十萬夫”,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來挽救國家的衰落,使百姓回心轉意。詩中的“廟略”指的是治國之策略和智慧,作者希望通過自己的才能來拯救國家。
第二句“詩書郤縠近來無”,表達了作者對當時詩書學問的凋敝和衰落的感慨。詩中的“郤縠”是古代的兩種書籍形式,其中“郤”指的是竹簡,而“縠”指的是木簡。這兩種形式的書籍都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作者認為近來已經很少有人關注和研究這些傳統文化。
接下來的兩句“何由入奏明光殿,指點山河一統圖”,表達了作者渴望能夠進入朝廷,為國家的命運指點迷津,實現國家的統一和繁榮。其中,“明光殿”指的是皇帝的大殿,象征著朝廷的權力和決策中心。作者希望自己的智慧能夠為國家的政務決策提供指導,使得山河大一統的圖景成為現實。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憂慮,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國家治理的思考和追求。通過簡練而有力的語言,作者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和期待,呼喚著國家的復興和統一。
“詩書郤縠近來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shí mò gōng jiàn jì wǔ jué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五絕)
miào lüè néng huí shí wàn fū, shī shū xì hú jìn lái wú.
廟略能回十萬夫,詩書郤縠近來無。
hé yóu rù zòu míng guāng diàn, zhǐ diǎn shān hé yī tǒng tú.
何由入奏明光殿,指點山河一統圖。
“詩書郤縠近來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