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鉛刀爭利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共鉛刀爭利鈍”全詩
不共鉛刀爭利鈍,何妨玉匣且深藏。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五絕)》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五絕)》是明代劉基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越溪清水淬干將,
在越溪的清水中磨礪干將的刀劍,
鬼魅驚啼畏夜光。
陰森恐怖的鬼魅們驚慌哭叫,害怕夜光的照耀。
不共鉛刀爭利鈍,
不同于普通的鉛質刀劍爭奪利鋒的競爭,
何妨玉匣且深藏。
何妨將寶貴的刀劍收藏在玉匣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幽靜而神秘的景象。詩人以越溪清水淬磨刀劍的形象,表達了對精良武器的珍視和追求。鬼魅驚啼的描寫,給人一種神秘和恐懼的感覺,突顯了刀劍的威力和重要性。詩人通過對比鉛刀和玉匣,表達了對于珍貴物品的保護和隱藏。整首詩抒發了對武器的珍愛以及對于物品保護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明代社會中武士文化的一部分。
這首詩詞的意境清新,語言簡練。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造物品的描寫,詩人表達了他對珍貴物品的珍視和保護的態度。同時,他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鉛刀和玉匣進行對比,突顯了玉匣的珍貴和保護的意義。整首詩情景交融,給人一種神秘而又深思的感覺。
“不共鉛刀爭利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shí mò gōng jiàn jì wǔ jué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五絕)
yuè xī qīng shuǐ cuì gàn jiàng, guǐ mèi jīng tí wèi yè guāng.
越溪清水淬干將,鬼魅驚啼畏夜光。
bù gòng qiān dāo zhēng lì dùn, hé fáng yù xiá qiě shēn cáng.
不共鉛刀爭利鈍,何妨玉匣且深藏。
“不共鉛刀爭利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