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般骨朽蕭何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魯般骨朽蕭何死”全詩
魯般骨朽蕭何死,腸斷無人為取材。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五絕)》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五絕)》是明代劉基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漢殿千門錦繡開,
不堪一夜柏梁災。
魯般骨朽蕭何死,
腸斷無人為取材。
詩意:
這首詩以漢代的歷史事件為背景,通過描繪柏梁宮的災難與歷史人物的遺憾之處,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逝去的輝煌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柏梁宮的描繪,展現了它的繁華與壯麗。"漢殿千門錦繡開"這句詩描繪了宮殿的壯麗景象,以錦繡來形容門的開啟,表達了宮殿的華美和莊嚴。然而,接下來的一句"不堪一夜柏梁災"卻揭示了宮殿的即將毀滅的命運。這里的"柏梁災"指的是柏梁宮的火災,以一夜之間的災禍來表達宮殿的短暫和易逝。
接下來的兩句"魯般骨朽蕭何死,腸斷無人為取材"則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人物的遺憾之情。"魯般"指的是魯國的孔子,"蕭何"指的是西漢名相蕭何。這兩句詩以歷史人物的名字來象征歷史的消逝,通過描述他們的骨朽和死去,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無盡惋惜和遺憾。"腸斷無人為取材"則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的珍貴材料已經失去的悲痛之情,以及對于后人無法再從中獲取啟示和借鑒的遺憾。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漢代宮殿和歷史人物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歷史輝煌的思考和對歷史的無盡遺憾之情,以及對于歷史的短暫和易逝的感慨。這種對于興衰、消逝的思考,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深刻的詩意和情感共鳴。
“魯般骨朽蕭何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shí mò gōng jiàn jì wǔ jué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五絕)
hàn diàn qiān mén jǐn xiù kāi, bù kān yī yè bǎi liáng zāi.
漢殿千門錦繡開,不堪一夜柏梁災。
lǔ bān gǔ xiǔ xiāo hé sǐ, cháng duàn wú rén wéi qǔ cái.
魯般骨朽蕭何死,腸斷無人為取材。
“魯般骨朽蕭何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