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復太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太息復太息”全詩
客子眷長途,中心一何悲。
顧瞻望四方,有懷當告誰。
霜露日夜零,百卉厭其枝。
衰謝不待期,榮盛安可追。
太息復太息,愴悢涕沾衣。
¤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旅興(四十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旅興(四十首)》
作者:劉基
朝代:明代
江上秋風急,天寒雁南歸。
客子眷長途,中心一何悲。
顧瞻望四方,有懷當告誰。
霜露日夜零,百卉厭其枝。
衰謝不待期,榮盛安可追。
太息復太息,愴悢涕沾衣。
【中文譯文】
江上秋風急,天寒雁南歸。
旅行者思念家鄉,內心悲傷萬分。
抬頭四望遠方,誰能傾訴我心中的思念?
霜露日夜飄零,百花不堪忍受枯萎。
衰敗和興盛都是無法預知的。
嘆息,再嘆息,悲傷的淚水濕透了衣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旅途中的孤獨和思鄉之情。詩人身處江邊,感受到秋風的凜冽和天寒地凍,象征著季節的轉變和旅途的艱辛。詩中的雁南歸暗示著詩人遠離家鄉,而眷戀之情油然而生。旅行者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傷,無法傾訴的思念讓他感到無奈。他抬頭四望,希望能找到一個能夠傾訴的對象,但周圍的景物只能默默聆聽他的心聲。
詩中的霜露日夜零,百卉厭其枝,表達了旅行者對于脆弱生命的深切感受。他感嘆著衰謝的無常,無法預測的命運變遷,以及生命的脆弱和短暫。同時,他也明白不能過于追求榮華富貴,因為一切的榮光和興盛都是短暫的,難以追求和把握。
最后的嘆息,再嘆息,以及懷念的淚水濕透了衣衫,表達了旅行者內心深處的傷感和悲痛。他無法言說的思鄉之情通過嘆息和淚水來宣泄,展現了他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和無盡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旅途中的孤獨、思鄉之情以及對生命無常的感慨。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情感,詩人成功地營造出一種憂傷而深沉的氛圍,引起讀者對旅行者內心世界的共鳴和思考。
“太息復太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ǚ xìng sì shí shǒu
旅興(四十首)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jí, tiān hán yàn nán guī.
江上秋風急,天寒雁南歸。
kè zi juàn cháng tú, zhōng xīn yī hé bēi.
客子眷長途,中心一何悲。
gù zhān wàng sì fāng, yǒu huái dāng gào shuí.
顧瞻望四方,有懷當告誰。
shuāng lù rì yè líng, bǎi huì yàn qí zhī.
霜露日夜零,百卉厭其枝。
shuāi xiè bù dài qī, róng shèng ān kě zhuī.
衰謝不待期,榮盛安可追。
tài xī fù tài xī, chuàng liàng tì zhān yī.
太息復太息,愴悢涕沾衣。
¤
“太息復太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