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蹤跡花邊與柳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蹤跡花邊與柳邊”全詩
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
鏡里形骸春共老,燈前夫婦月同圓。
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閑人地上仙。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感懷》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懷》是明代文人唐寅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感懷》中文譯文:
不煉金丹不坐禪,
饑來吃飯倦來眠。
生涯畫筆兼詩筆,
蹤跡花邊與柳邊。
鏡里形骸春共老,
燈前夫婦月同圓。
萬場快樂千場醉,
世上閑人地上仙。
《感懷》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唐寅對自己生活方式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的第一句"不煉金丹不坐禪",暗示了唐寅不追求神仙般的長生不老或超脫塵世的境界,而是對世俗生活的執著。他并不追求通過煉金術或冥想修行來獲得超凡脫俗的力量或智慧。
接下來的兩句"饑來吃飯倦來眠",表達了對基本生活需求的追求。唐寅認為,當饑餓來襲時,他會吃飯來滿足生理需求;當疲倦襲來時,他會休息來恢復精力。這種對生活的實際態度反映了他的務實和現實主義思想。
第四句"生涯畫筆兼詩筆",揭示了唐寅是一位既擅長繪畫又擅長詩歌創作的文人。他的創作才華既體現在他的繪畫作品中,也體現在他的詩文中。
下一句"蹤跡花邊與柳邊",描述了他的足跡常常出現在花邊和柳邊的地方。這是在暗示他游歷山水之間,欣賞自然景色,尋找靈感的經歷。
接下來的兩句"鏡里形骸春共老,燈前夫婦月同圓",通過使用象征意象,表達了唐寅對自己年華逝去的感慨。他將自己的形象映射在鏡子中,意味著自己的容顏與歲月的流逝一同老去。而燈前夫婦月同圓,則暗示了他與妻子共度一生,夫妻之間的和諧與圓滿。
最后兩句"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閑人地上仙",表達了唐寅對人生的獨特見解。他認為人生中的快樂與醉意是無數次的累積,而不是片刻的享受。他將閑散自得的人比作凡人中的仙人,暗示了他對自由自在、超然世俗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唐寅對于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的思考。他崇尚實際生活,追求藝術創作的才華,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命和愛情抱有感慨和珍惜。這首詩詞展示了唐寅獨特的個人風格和對人生的獨特見解,同時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對于現實生活和藝術創作的綜合追求。
“蹤跡花邊與柳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huái
感懷
bù liàn jīn dān bù zuò chán, jī lái chī fàn juàn lái mián.
不煉金丹不坐禪,饑來吃飯倦來眠。
shēng yá huà bǐ jiān shī bǐ, zōng jī huā biān yǔ liǔ biān.
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
jìng lǐ xíng hái chūn gòng lǎo, dēng qián fū fù yuè tóng yuán.
鏡里形骸春共老,燈前夫婦月同圓。
wàn chǎng kuài lè qiān chǎng zuì, shì shàng xián rén dì shàng xiān.
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閑人地上仙。
“蹤跡花邊與柳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