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難消兩鬢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日難消兩鬢霜”全詩
丹砂豈是千年藥,白日難消兩鬢霜。
身后碑銘徒自好,眼前傀儡任他忙。
追思浮生真成夢,到底終須有散場。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嘆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嘆世》是明代文人唐寅創作的詩詞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坐對黃花舉一殤,
醒時還憶醉時狂。
丹砂豈是千年藥,
白日難消兩鬢霜。
身后碑銘徒自好,
眼前傀儡任他忙。
追思浮生真成夢,
到底終須有散場。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唐寅對人世間事物的悲嘆和深思。詩中,他坐在黃花前,舉杯表達對逝去時光的悼念。清醒時,他回想起醉時的狂放與快樂。他質疑丹砂是否能延年益壽,白天的光陰卻無法消解他鬢間的霜白。他感到身后的碑銘只是徒然自慰,眼前的人們卻像傀儡般忙碌而無自主。他追思人世間的浮生如夢,最終都將有一個散場。
賞析:
《嘆世》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和思考。通過對黃花的舉杯,唐寅展現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之情。醒時回憶醉時狂放的場景,表達了對年輕時光的追憶和對現實的反思。詩中的丹砂象征著長生不老的幻想,而白日難消兩鬢霜則象征著時光的無情流逝。身后的碑銘和眼前的傀儡形象,暗示了人們往往在虛名虛利中迷失自我,對于真正的意義和價值缺乏認知。最后,唐寅認識到浮生如夢,一切終將結束,有一個散場的時刻。整首詩以細膩的情感和質樸的詞句,表達了對人生的悲涼感嘆和對世俗的反思,引發人們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白日難消兩鬢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n shì
嘆世
zuò duì huáng huā jǔ yī shāng, xǐng shí hái yì zuì shí kuáng.
坐對黃花舉一殤,醒時還憶醉時狂。
dān shā qǐ shì qiān nián yào, bái rì nán xiāo liǎng bìn shuāng.
丹砂豈是千年藥,白日難消兩鬢霜。
shēn hòu bēi míng tú zì hào, yǎn qián kuǐ lěi rèn tā máng.
身后碑銘徒自好,眼前傀儡任他忙。
zhuī sī fú shēng zhēn chéng mèng, dào dǐ zhōng xū yǒu sàn chǎng.
追思浮生真成夢,到底終須有散場。
“白日難消兩鬢霜”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