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書聲何處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是書聲何處尋”全詩
行人杖履多迷路,不是書聲何處尋。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山水畫》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水畫》是唐寅創作于明代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水隱居的景象,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和對人生的思考。
譯文:
山隱幽居草木深,
鳥啼花落書沉沉。
行人杖履多迷路,
不是書聲何處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山水隱居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人生追求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山隱幽居,草木茂盛,鳥兒鳴叫,花朵飄落。這種景象給人以寧靜、幽深的感覺,與現代人追求綠色生活、回歸自然的理念相契合。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象,表達了對清幽山水的喜愛和對自然生態的敬畏。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行人在山水中行走時的困惑。他們可能因為道路曲折、山勢險峻而迷路,不知何處是歸途。這種情景象征著人生的迷茫和困惑,暗示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迷失方向,不知該如何前行。這一層意義上,詩人通過山水的描繪,抒發了對人生迷惘的感嘆。
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書聲的向往和尋找。書聲可以被視為知識和智慧的象征。詩人借書聲之喻,表達了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他在山水之間尋覓著書聲,希望能夠獲得內心的安寧和啟示。
總的來說,這首《山水畫》通過對山水隱居的描繪,揭示了人生的困惑和對智慧的追求。詩人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運用寥寥數語,表達了對山水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讓讀者在欣賞山水之美的同時,也能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啟示。
“不是書聲何處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shuǐ huà
山水畫
shān yǐn yōu jū cǎo mù shēn, niǎo tí huā luò shū chén chén.
山隱幽居草木深,鳥啼花落書沉沉。
xíng rén zhàng lǚ duō mí lù, bú shì shū shēng hé chǔ xún.
行人杖履多迷路,不是書聲何處尋。
“不是書聲何處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