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東門劣小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王母東門劣小兒”全詩
群仙無處追?跡,卻自持來薦壽卮。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東方朔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方朔圖》是明代文人唐寅所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透過一個小孩子的形象,展現了人們在面對困境時的勇氣和自信。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東方朔圖》中文譯文:
王母東門劣小兒,
偷桃三度到瑤池。
群仙無處追尋跡,
卻自持來薦壽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一個王母東門的小孩子為主角,通過他偷偷摘取仙界桃子的故事,表達了一個人在困境中的積極樂觀和自我肯定的態度。小孩子觸犯了王母的禁令,一共偷了三次仙桃,前往瑤池。盡管群仙追尋他的蹤跡,但他自信滿滿地認為自己能帶來壽卮(神仙的壽酒)。
這首詩詞所描繪的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們面對困境時的態度相呼應。它鼓勵人們在逆境中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勇敢面對挑戰,并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取得成功。詩中的小孩子雖然形勢不利,但他并不氣餒,反而自信滿滿地將自己的行為解讀為一種奉獻和貢獻,帶來了神仙的壽福。
通過這種形象的塑造,詩人唐寅展現了人性中的一種美好品質,即在困境中堅守信念和自尊,不被外界的質疑和阻礙所動搖。這種樂觀自信的態度無疑是人們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應該具備的品質,它能夠激發人們的內在潛力,驅動他們克服困難,并取得成功。
總的來說,唐寅的《東方朔圖》通過一個小孩子的故事,傳達了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鼓勵人們在困境中堅持信念,充滿自信,勇敢面對挑戰。這首詩詞所展現的人性的美好品質,給予讀者力量和啟示,成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時的精神支柱。
“王母東門劣小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fāng shuò tú
東方朔圖
wáng mǔ dōng mén liè xiǎo ér, tōu táo sān dù dào yáo chí.
王母東門劣小兒,偷桃三度到瑤池。
qún xiān wú chǔ zhuī? jī, què zì chí lái jiàn shòu zhī.
群仙無處追?跡,卻自持來薦壽卮。
“王母東門劣小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