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松蒼竹雜潺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蒼松蒼竹雜潺湲”全詩
直疑積雨得深潤,不假浮云相往還。
世外空青秋一色,巖前遠黛曉千鬟。
天臺鶴鹿同人境,尚恐翁歸向此間。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匡山新霽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匡山新霽圖》是明代文人唐寅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匡山的山水景色和心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翁昔少年初畫山,
曾經年輕時初次畫山,
蒼松蒼竹雜潺湲。
青松翠竹掩映其中,溪水潺潺流淌。
直疑積雨得深潤,
一直懷疑這些積雨給大地帶來了充足的滋潤,
不假浮云相往還。
并非只是經過的浮云所帶來的。
世外空青秋一色,
山水之間,世外桃源般的寧靜秋色籠罩著一切,
巖前遠黛曉千鬟。
山前遠處的山巒猶如迷蒙的曉霞,如同千萬美麗女子的發鬢。
天臺鶴鹿同人境,
這里如同神仙境地,有鶴鳥和鹿群共同棲息,
尚恐翁歸向此間。
甚至擔心自己離開了這里。
詩詞通過描繪匡山的山水景色,展示了唐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境地的向往。蒼松和翠竹的交錯蔥蘢,流淌的溪水,以及天臺上棲息的鶴鳥和鹿群,都營造出一幅寧靜和諧的畫面。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將山水和秋色融為一體,給人一種靜謐、恬淡的感受。
詩詞中的“世外空青秋一色”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繁雜的厭倦,渴望遠離塵囂,尋找一片清幽的天地。而“尚恐翁歸向此間”則表現了對這片寧靜境地的留戀和不舍,希望能夠久留其中。整首詩詞意境清新,描繪了一幅寧靜美好的山水畫卷,展示了唐寅對自然與人文的獨特理解和情感追求。
“蒼松蒼竹雜潺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uāng shān xīn jì tú
匡山新霽圖
wēng xī shào nián chū huà shān, cāng sōng cāng zhú zá chán yuán.
翁昔少年初畫山,蒼松蒼竹雜潺湲。
zhí yí jī yǔ dé shēn rùn, bù jiǎ fú yún xiāng wǎng huán.
直疑積雨得深潤,不假浮云相往還。
shì wài kōng qīng qiū yī sè, yán qián yuǎn dài xiǎo qiān huán.
世外空青秋一色,巖前遠黛曉千鬟。
tiān tāi hè lù tóng rén jìng, shàng kǒng wēng guī xiàng cǐ jiān.
天臺鶴鹿同人境,尚恐翁歸向此間。
“蒼松蒼竹雜潺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