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心未宜逐樵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壯心未宜逐樵漁”全詩
劍責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
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
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領解后謝主司》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領解后謝主司》是明代文人唐寅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領解后謝主司》的中文譯文:
壯心不宜追求山林和漁舟,泰運時至皆思準備除去障礙。劍責百金方才讀書,玉器屢次受到排斥。紅綾衣料期望明年的饋贈,黃絹深感慚愧今天寫書。三篇文章并非古代的賦作,上天怎么會被吹噓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唐寅的心境和感慨,揭示了他面對現實困境的苦悶和無奈。詩中的“壯心未宜逐樵漁”表達了作者內心壯志難酬的感嘆,他渴望追求山林和漁舟的自由生活,但由于種種原因而無法實現。
接著,詩中提到了“泰運咸思備掃除”,意味著作者希望良運降臨,希望能夠消除障礙,準備迎接更好的未來。
詩中的“劍責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描述了作者對自己讀書和求學的堅持,但卻屢次受到排斥和挫折。這反映了唐寅在官場和文壇上的艱辛經歷,以及他對學業的執著追求。
詩的后半部分,唐寅提到了紅綾和黃絹,分別象征著高貴和卑微的衣料。他希望能夠得到紅綾,但深感慚愧地寫道:“黃絹深慚此日書”,表達了他對自己現狀的不滿和自卑。
最后兩句“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華和努力的自省和懷疑。他認為自己的作品非古代的賦作,不值得上天吹噓和贊美。這是一種自嘲和自我懷疑的表達,反映了唐寅對自己文學成就的謙虛態度。
總的來說,《領解后謝主司》描繪了作者的心情和處境,表達了他對理想和追求的渴望,以及對現實困境的思考和反思。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經歷的抒發,刻畫了明代文人的生存狀態和內心體驗,展現了唐寅對人生和命運的深刻思考。
“壯心未宜逐樵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ng jiě hòu xiè zhǔ sī
領解后謝主司
zhuàng xīn wèi yí zhú qiáo yú, tài yùn xián sī bèi sǎo chú.
壯心未宜逐樵漁,泰運咸思備掃除。
jiàn zé bǎi jīn fāng zhé yuè, yù zāo sān chù hū gū zhū.
劍責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
hóng líng gǎn wàng míng nián bǐng, huáng juàn shēn cán cǐ rì shū.
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
sān cè jǔ chǎng fēi gǔ fù, shàng tiān hé yǐ dé chuī xū.
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壯心未宜逐樵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