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變作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恩變作仇”全詩
恩變作仇,頓忘了神前咒,她待要罷手,我何曾開口。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恩仇》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恩仇》是明代文人唐寅所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恩情轉化為仇恨的痛苦感受,以及自責和懊悔之情。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恩仇》中文譯文:
恩情多了就變成了怨恨,
只能后悔,悔不當初沒看出她的風流。
恩情變成了仇恨,
竟然忘記了對神的誓言。
她想停止糾纏,我從未開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恩情轉變為仇恨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于愛情的復雜和痛苦的體驗。詩中的情感轉折和自責反思呈現出一種深情和痛苦的態度。
首先,詩詞中的“恩多成怨”表達了作者對于原本的恩情逐漸轉變為怨恨的痛苦和無奈。這種情感的轉變使得作者感到悔恨,后悔自己當初未能看清對方的真實面目,沒有避免這種情感的轉變。“悔只悔,當初不識風流面”是作者對自己的無知和輕率的自責。
其次,詩詞中的“恩變作仇,頓忘了神前咒”表達了作者對于原本的恩情變為仇恨的無法接受和困惑。這種轉變讓作者感到迷茫和失落,甚至忘記了曾經對神所做的誓言。這種內心的紛亂和矛盾使得作者對于自己的行為產生了深深的自責。
最后,詩詞中的“她待要罷手,我何曾開口”表達了作者對于對方想要結束糾纏的無法啟齒和無法表達的遺憾和無奈。這種無法溝通和表達的困境更加加深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掙扎。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情感經歷中的痛苦和自責。通過對恩情轉變為仇恨的描述,詩詞展現了作者對于愛情的復雜和痛苦的認知,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在情感糾葛中所面臨的困惑和無奈。這首詩詞通過深刻的表達和情感的展示,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并引發對于情感和人性的思考。
“恩變作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ēn chóu
恩仇
ēn duō chéng yuàn, huǐ zhǐ huǐ, dāng chū bù shí fēng liú miàn.
恩多成怨,悔只悔,當初不識風流面。
ēn biàn zuò chóu, dùn wàng le shén qián zhòu,
恩變作仇,頓忘了神前咒,
tā dài yào bà shǒu, wǒ hé zēng kāi kǒu.
她待要罷手,我何曾開口。
“恩變作仇”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