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驅京國罨頭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馳驅京國罨頭塵”全詩
萬點落花俱是恨,滿杯明月即忘貧。
香燈不起維摩疾,櫻筍難酬谷雨春。
鏡里自看成老大,戲兒棚上下場人。
¤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漫興(十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漫興(十首)》是明代文學家唐寅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己的生活境遇和情感狀態,抒發了作者對世俗繁華和物質貧困的感慨,展示了他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馳驅京國罨頭塵,
襤褸衣衫墊角巾。
萬點落花俱是恨,
滿杯明月即忘貧。
香燈不起維摩疾,
櫻筍難酬谷雨春。
鏡里自看成老大,
戲兒棚上下場人。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我為主體,以生活瑣碎的片段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對塵世浮華和貧困困頓的反思和思考。
首句“馳驅京國罨頭塵”,描述了作者匆忙奔波于京城之間,罨頭塵指的是路上的塵土,暗喻著紛繁的塵世喧囂。襤褸的衣衫和墊在頭上的角巾,展現了作者的貧困形象。
第二句“萬點落花俱是恨”,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悲傷和無奈。落花象征著短暫的美好,而恨則是對逝去美好的遺憾和不舍。
第三句“滿杯明月即忘貧”,表明作者通過欣賞美景和享受美好時刻,暫時忘卻了物質貧困的困頓。明月象征著純潔和安寧,與貧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四句“香燈不起維摩疾”,維摩疾是佛教中的一個傳說人物,意味著作者沒有能力點燃香燈祈求神佛的庇佑。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信仰的無奈和對得不到保護的失望。
第五句“櫻筍難酬谷雨春”,櫻筍指的是櫻花的芽,谷雨春指的是春天的第六個節氣。這句意味著作者對希望和夢想的渴望,但卻常常無法實現。
最后兩句“鏡里自看成老大,戲兒棚上下場人”,通過對自身的反思,作者意識到自己已經漸漸老去,對人生有了更深的認識。戲兒棚是指戲班子的演出場地,上下場人指的是戲班中的演員,表達了人生的舞臺和角色扮演的意味。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生活狀態和思考,通過對現實和理想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繁華和物質貧困的感慨和思考,展現了對人生和命運的深刻思索。整首詩詞既有對現實的批判和思考,又透露出對美好的追求和渴望,使人在欣賞中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幸福的向往。
“馳驅京國罨頭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àn xìng shí shǒu
漫興(十首)
chí qū jīng guó yǎn tóu chén, lán lǚ yī shān diàn jiǎo jīn.
馳驅京國罨頭塵,襤褸衣衫墊角巾。
wàn diǎn luò huā jù shì hèn, mǎn bēi míng yuè jí wàng pín.
萬點落花俱是恨,滿杯明月即忘貧。
xiāng dēng bù qǐ wéi mó jí, yīng sǔn nán chóu gǔ yǔ chūn.
香燈不起維摩疾,櫻筍難酬谷雨春。
jìng lǐ zì kàn chéng lǎo dà, xì ér péng shàng xià chǎng rén.
鏡里自看成老大,戲兒棚上下場人。
¤
“馳驅京國罨頭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