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筇消得江村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短筇消得江村路”全詩
春風顛似唐張旭,天氣和如魯展禽。
結客每酬雙白璧,纏頭曾費萬黃金。
短筇消得江村路,步步薔薇綠樹陰。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漸老》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漸老》是明代詩人楊基的作品,描繪了作者年歲漸長,心境隨之變化的情感。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漸老無營萬慮沈,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逐漸不再埋頭于世俗的煩惱,
鶯聲喚起向來心。
聽到鶯鳥的歌聲,喚起了我一直以來的心情。
春風顛似唐張旭,
春風搖曳不定,仿佛是唐代書法家張旭的風姿,
天氣和如魯展禽。
天空的氣候宜人,如同魯國的展翅飛翔的鳥。
結客每酬雙白璧,
每次結交朋友,都以送上雙白玉作回報,
纏頭曾費萬黃金。
頭巾纏繞,曾經花費萬兩黃金。
短筇消得江村路,
手中的竹杖漸漸消磨,走過江村的路途,
步步薔薇綠樹陰。
每一步都有薔薇花和綠樹的陰涼。
這首詩詞描繪了楊基漸漸老去的心境和感慨。他不再被世俗的煩惱所困擾,心境寧靜。詩中的鶯聲喚起了他年輕時的激情和夢想。作者以春風、天氣和魯展禽來形容美好的環境,表達了他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結交朋友時,他以雙白玉回報,展現了他對友誼的珍視和慷慨。而手中的竹杖和走過的路則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消逝,詩人逐漸步入晚年。整首詩詞以清新淡雅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對歲月變遷的深刻思考,給人一種溫馨而哀婉的感覺。
“短筇消得江村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lǎo
漸老
jiàn lǎo wú yíng wàn lǜ shěn, yīng shēng huàn qǐ xiàng lái xīn.
漸老無營萬慮沈,鶯聲喚起向來心。
chūn fēng diān shì táng zhāng xù, tiān qì hé rú lǔ zhǎn qín.
春風顛似唐張旭,天氣和如魯展禽。
jié kè měi chóu shuāng bái bì, chán tóu céng fèi wàn huáng jīn.
結客每酬雙白璧,纏頭曾費萬黃金。
duǎn qióng xiāo de jiāng cūn lù, bù bù qiáng wēi lǜ shù yīn.
短筇消得江村路,步步薔薇綠樹陰。
“短筇消得江村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