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何所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賢愚何所托”全詩
良田少鋤理,蘭焦香亦薄。
勿以聽者迷,故使宮徵錯。
誰言三歲童,還能分善惡。
孜孜日求益,猶恐業未博。
況我性頑蒙,復不勤修學。
有如朝暮食,暫虧憂隕獲。
若使無六經,賢愚何所托。
分類:
作者簡介(王建)
《勵學》王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買地可不肥沃,得以繁榮得耕鑿。好地稀少可遺理,蘭草焦枯芳香也薄。不要被聽者迷惑,所以使宮徵錯亂。誰說三歲的孩童,不會分辨是非善惡。孜孜不倦地追求進步,仍然害怕未能涉獵業務。何況我性情頑蒙,還不勤奮修習學問。就如同每日的食物,暫時的不足會讓人擔憂失去。若是沒有六經的指導,賢愚將會依賴何物呢?
詩意:
這首詩詞以勵學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重要性的思考。作者認為好的土地雖然很少,但只有經過耕鑿才能變得肥沃。同樣,只有通過不斷努力學習,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作者呼吁人們不要被聽眾迷惑,不要因為聽眾的喜好而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他認為,即使是三歲的孩童也能分辨是非善惡,所以人們更應該勤奮學習。作者自稱性情頑蒙,表示自己并不勤奮修習學問,但他認為,沒有扎實的學問基礎,無論聰明與否都無法依靠。通過這首詩詞,作者希望激勵人們努力追求知識,不斷學習與提升自己。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思考和感悟。他通過對買地和耕作的比喻,生動地描述了學問的積累和努力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不勤奮為反面教材,提醒讀者要不懈地追求知識,不被他人的觀點所左右。盡管作者自稱自己性情頑蒙,卻能夠意識到學問對于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這種自我反省和提醒使得這首詩詞更具說服力。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寓意深刻,語言簡練,通過對比和比喻展示了學問的價值和追求的重要性,給人以鞭策與啟發。
“賢愚何所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ì xué
勵學
mǎi dì bù féi shí, qí fán xì gēng záo.
買地不肥實,其繁系耕鑿。
liáng tián shǎo chú lǐ, lán jiāo xiāng yì báo.
良田少鋤理,蘭焦香亦薄。
wù yǐ tīng zhě mí, gù shǐ gōng zhēng cuò.
勿以聽者迷,故使宮徵錯。
shuí yán sān suì tóng, hái néng fēn shàn è.
誰言三歲童,還能分善惡。
zī zī rì qiú yì, yóu kǒng yè wèi bó.
孜孜日求益,猶恐業未博。
kuàng wǒ xìng wán méng, fù bù qín xiū xué.
況我性頑蒙,復不勤修學。
yǒu rú zhāo mù shí, zàn kuī yōu yǔn huò.
有如朝暮食,暫虧憂隕獲。
ruò shǐ wú liù jīng, xián yú hé suǒ tuō.
若使無六經,賢愚何所托。
“賢愚何所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