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花笑影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燈花笑影邊”全詩
老親思饌肉,癡女憶衣綿。
刀尺砧聲里,燈花笑影邊。
聊將千里夢,持送到金川。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至鐘離發書寄婉素》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至鐘離發書寄婉素》是明代楊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漂泊嗟吾遠,
支吾賴汝賢。
老親思饌肉,
癡女憶衣綿。
這首詩詞表達了漂泊離鄉的作者的思念之情。作者感嘆自己的遠離家鄉和寄人籬下的落寞,依賴著朋友的智慧和才干來度過艱難的時刻。他思念年邁的親人為他烹飪美味的肉食,懷念深愛的妻子為他縫制柔軟的衣物。
刀尺砧聲里,
燈花笑影邊。
聊將千里夢,
持送到金川。
詩詞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身處異鄉時的情景。在刀砧聲和敲打聲中,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和艱辛。然而,在燈火和花影的映襯下,他仍然心懷希望和愉悅。他決定將自己的千里夢想化作詩篇,通過書信傳遞給遠方的親友,希望能抵達遙遠的金川。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異鄉漂泊時的心情。詩人通過對親情和愛情的思念,以及對生活壓力和希望的對比,表達了對家鄉的眷戀和對未來的期許。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家園和幸福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漂泊者常常面對的困境和內心的堅韌。
“燈花笑影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zhōng lí fā shū jì wǎn sù
至鐘離發書寄婉素
piāo bó jiē wú yuǎn, zhī wú lài rǔ xián.
漂泊嗟吾遠,支吾賴汝賢。
lǎo qīn sī zhuàn ròu, chī nǚ yì yī mián.
老親思饌肉,癡女憶衣綿。
dāo chǐ zhēn shēng lǐ, dēng huā xiào yǐng biān.
刀尺砧聲里,燈花笑影邊。
liáo jiāng qiān lǐ mèng, chí sòng dào jīn chuān.
聊將千里夢,持送到金川。
“燈花笑影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