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語驛亭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兵語驛亭孤”全詩
巫歸神廟靜,兵語驛亭孤。
日落霞明渚,虹收雨暗湖。
此時篷底坐,天盡是東吳。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東湖晚眺》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東湖晚眺》
朝代:明代
作者:楊基
漚沒岸如無,
涼多柳易枯。
巫歸神廟靜,
兵語驛亭孤。
日落霞明渚,
虹收雨暗湖。
此時篷底坐,
天盡是東吳。
【中文譯文】
湖水泛濫淹沒了岸邊,仿佛一片無邊無際的水面,
涼風多了,柳樹也更容易凋謝。
巫山的人歸去了,神廟靜謐,
驛亭里傳來孤寂的士兵的對話聲。
太陽落下,晚霞照亮了湖面,
彩虹消散,雨點打湖水變得模糊。
此時此刻坐在船篷下,
天空盡是東吳的景色。
【詩意和賞析】
《東湖晚眺》是明代詩人楊基所作,通過描繪東湖的景色和環境,表達了對東吳歷史與文化的思念之情。詩中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展現了湖水泛濫、涼風蕭瑟的景象,同時呈現出巫山歸去、驛亭寂寞的場景。隨著太陽的落下,晚霞的絢爛和彩虹的消散,描繪了湖水上的變化和天空的變幻。最后,詩人坐在船篷下,感嘆眼前的景色盡是東吳的風景,表達了對東吳歷史的懷念之情。
這首詩以簡練的筆觸勾勒出東湖晚景的壯麗景色,通過景物的描寫展現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詩人以客觀的視角,以自然景物為媒介,表達了對故鄉歷史文化的熱愛和思念之情。詩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寫相得益彰,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湖光山色的美麗和歷史的滄桑。整首詩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傳達出一種靜謐、寂寞和懷舊的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由于無法輸出原詩內容,以上是對詩詞《東湖晚眺》的中文譯文以及詩意和賞析的解讀。
“兵語驛亭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hú wǎn tiào
東湖晚眺
ōu méi àn rú wú, liáng duō liǔ yì kū.
漚沒岸如無,涼多柳易枯。
wū guī shén miào jìng, bīng yǔ yì tíng gū.
巫歸神廟靜,兵語驛亭孤。
rì luò xiá míng zhǔ, hóng shōu yǔ àn hú.
日落霞明渚,虹收雨暗湖。
cǐ shí péng dǐ zuò, tiān jìn shì dōng wú.
此時篷底坐,天盡是東吳。
“兵語驛亭孤”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