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春歸花落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況春歸花落盡”全詩
何況春歸花落盡,眼前漂泊兩三人。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憶挹翠亭聽歌示徐幼文余唐卿》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挹翠亭聽歌示徐幼文余唐卿》是明代詩人楊基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挹翠亭聽歌的情景,勾起了他對過去的回憶,以及對眼前漂泊生活的思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動人的場景,清澈的歌聲在挹翠亭中回蕩,激起了作者的思緒。他懷念過去的時光,當時的場景令他感動得淚如泉涌,眼淚滿滿地充斥了巾帕。然而,他也意識到春天已經過去,花朵凋謝,他眼前只有孤獨漂泊的兩三個人。通過這首詩,作者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以及對流逝時光和孤獨現實的深刻思考。
賞析:
《憶挹翠亭聽歌示徐幼文余唐卿》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動人的情景和作者的內心感受,展現了楊基獨特的情感表達能力。詩中的挹翠亭被描繪得如此真切,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聆聽著歌聲回蕩的美妙場景。歌聲的動人和回憶的涌現,使作者的情感得以釋放,他的淚水成為了對過去時光的深深懷念的象征。而詩末的春歸花落和眼前孤獨的景象,則通過對比帶出了作者內心的痛楚和對現實的思考。這首詩以短小精煉的語言,直抵人心,令人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
總之,這首詩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情感表達,展現了楊基作為明代詩人的才華。通過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思考,詩人引發了讀者對人生的思索,使人們在感受到美的同時,也思考了人生的無常和孤獨的現實。
“何況春歸花落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yì cuì tíng tīng gē shì xú yòu wén yú táng qīng
憶挹翠亭聽歌示徐幼文余唐卿
qīng gē yī qǔ dòng liáng chén, zhǐ yì dāng shí lèi mǎn jīn.
清歌一曲動梁塵,只憶當時淚滿巾。
hé kuàng chūn guī huā luò jǐn, yǎn qián piāo bó liǎng sān rén.
何況春歸花落盡,眼前漂泊兩三人。
“何況春歸花落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