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亦誅淮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卒亦誅淮陰”全詩
流言雖不多,足移君子心。
人心本無疑,理與勢所侵。
奈何形似間,構結已骎骎。
入耳即契合,不待間者深。
陳平雖云智,羽有隙可尋。
高祖誠豁達,卒亦誅淮陰。
營營青蠅詩,示古猶示今。
¤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感懷(十四首)》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懷(十四首)》是明代楊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人乃成虎,眾口能爍金。
流言雖不多,足移君子心。
人心本無疑,理與勢所侵。
奈何形似間,構結已骎骎。
入耳即契合,不待間者深。
陳平雖云智,羽有隙可尋。
高祖誠豁達,卒亦誅淮陰。
營營青蠅詩,示古猶示今。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心善變和惡言流傳的感慨之情。詩中提到了一個成語“三人成虎”,意味著即使謠言并不多,但眾口一詞也能扭曲事實。盡管謠言對一個君子的心靈影響不應該太大,但它們仍然能夠侵蝕人的理智和勢力。作者對謠言的形成和傳播感到無奈,這些謠言已經構筑起了堅實的結構。這些流言一旦傳入耳中,就會立即產生共鳴,而并非每個人都會深思熟慮。作者引用了歷史上的陳平和劉備,雖然他們被認為是智者,但他們也有瑕疵和缺陷。即使是高祖劉邦這樣豁達的人,最終也誅殺了淮陰王項籍。詩的最后一句“營營青蠅詩,示古猶示今”,意味著這些流言和誹謗在古代和現代一樣存在,不斷擾亂人們的心緒。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謠言和流言的思考。通過運用成語和歷史典故,作者巧妙地傳遞了這種感慨。詩詞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展開,表達了作者對人性的矛盾和社會的虛妄的深刻認識。雖然字數不多,但通過精煉的語言和意象,作者將深刻的思考和抒發之情融為一體。整首詩詞寫實而不失意境,給人以啟迪和警示,展示了楊基作為明代著名文人的才華和見地。
“卒亦誅淮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huái shí sì shǒu
感懷(十四首)
sān rén nǎi chéng hǔ, zhòng kǒu néng shuò jīn.
三人乃成虎,眾口能爍金。
liú yán suī bù duō, zú yí jūn zǐ xīn.
流言雖不多,足移君子心。
rén xīn běn wú yí, lǐ yǔ shì suǒ qīn.
人心本無疑,理與勢所侵。
nài hé xíng sì jiān, gòu jié yǐ qīn qīn.
奈何形似間,構結已骎骎。
rù ěr jí qì hé, bù dài jiān zhě shēn.
入耳即契合,不待間者深。
chén píng suī yún zhì, yǔ yǒu xì kě xún.
陳平雖云智,羽有隙可尋。
gāo zǔ chéng huò dá, zú yì zhū huái yīn.
高祖誠豁達,卒亦誅淮陰。
yíng yíng qīng yíng shī, shì gǔ yóu shì jīn.
營營青蠅詩,示古猶示今。
¤
“卒亦誅淮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