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為鳩所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終為鳩所居”全詩
巧者勞不足,拙者安有余。
溪翁夜結網,山人朝煮魚。
隆準入關中,不讀半卷書。
當時微張韓,乃與勝廣俱。
大拙乃至巧,巧者復何如。
¤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感懷(十四首)》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懷(十四首)》是明代詩人楊基的作品。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慨。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鵲巢知避歲,終為鳩所居。
巧者勞不足,拙者安有余。
溪翁夜結網,山人朝煮魚。
隆準入關中,不讀半卷書。
當時微張韓,乃與勝廣俱。
大拙乃至巧,巧者復何如。
譯文:
鵲巢懂得避寒冬,最后被鳩鳥占據。
聰明者勞碌無益,愚笨者才能安逸有余。
溪邊的老漁翁夜晚結網,山中的隱士早晨煮魚。
隆準的人進入關中,卻不讀半卷書籍。
當年微不足道的張韓,如今和勝廣一樣重要。
大拙最終超越了巧,那些聰明的人又如何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對生活和人生的反思為主題,通過對鵲巢、鳩鳥、漁翁、山人等形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聰明與愚笨、勞碌和安逸的思考。
詩中的鵲巢和鳩鳥形成了對比。鵲巢代表著聰明才智,而鳩鳥則象征著愚笨。然而,最終鵲巢卻成為了鳩鳥的棲居之所。這種轉變暗示了聰明才智并不能保證成功,有時候反而會陷入困境。
詩中還提到了溪翁夜晚結網和山人早晨煮魚。這兩個形象描繪了不同人生境遇下的生活方式。溪翁努力捕魚,而山人卻過著簡樸的生活。這表明勞碌奮斗并不能保證成功,有時候簡單的生活反而更加安逸。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隆準入關中,卻不讀半卷書。這句話表達了對知識的反思。即使是有地位和權力的人,如果沒有讀書的修養,也難以真正獲得智慧。
最后幾句提到了當年微不足道的張韓,如今和勝廣一樣重要。這句話強調了時間的變遷和人的命運。它表達了對過去的回憶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楊基對智慧、勞動和命運的思考。通過對不同人生境遇的對比,揭示了聰明與愚笨、勞碌和安逸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表達了對知識和時間的重視。這首詩給人以深思,引發讀者對人生價值和生活選擇的思考。
“終為鳩所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huái shí sì shǒu
感懷(十四首)
què cháo zhī bì suì, zhōng wèi jiū suǒ jū.
鵲巢知避歲,終為鳩所居。
qiǎo zhě láo bù zú, zhuō zhě ān yǒu yú.
巧者勞不足,拙者安有余。
xī wēng yè jié wǎng, shān rén cháo zhǔ yú.
溪翁夜結網,山人朝煮魚。
lóng zhǔn rù guān zhōng, bù dú bàn juǎn shū.
隆準入關中,不讀半卷書。
dāng shí wēi zhāng hán, nǎi yǔ shèng guǎng jù.
當時微張韓,乃與勝廣俱。
dà zhuō nǎi zhì qiǎo, qiǎo zhě fù hé rú.
大拙乃至巧,巧者復何如。
¤
“終為鳩所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