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白月在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露白月在地”全詩
蕙氣日已銷,黃花自妍麗。
復恐清商激,幽芳亦凋瘁。
褰衣步廣除,露白月在地。
鵲飛林影空,蟲語墻陰細。
昔賢悲絲染,往圣嘆川逝。
少壯不我留,臨風發長喟。
雅志諒難酬,蹉跎老將至。
¤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秋夜言懷(二首)》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夜言懷(二首)》是明代楊基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詞描繪了秋夜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鮮鮮籬邊菊,摵庭下蕙。
蕙氣日已銷,黃花自妍麗。
復恐清商激,幽芳亦凋瘁。
褰衣步廣除,露白月在地。
鵲飛林影空,蟲語墻陰細。
昔賢悲絲染,往圣嘆川逝。
少壯不我留,臨風發長喟。
雅志諒難酬,蹉跎老將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秋夜為背景,通過描繪菊花和蕙草的凋零,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詩人描述了籬邊鮮艷的菊花和庭院中芳香的蕙草,但菊花的芳香已經消逝,只留下美麗的黃花。清商音律也許會喚起這些幽香,但即使是幽香也會凋謝。詩人在秋夜中褰衣漫步,感受著寒露灑在地上的白月光。林中的鵲鳥飛過,蟲鳴在墻陰中細細傳來。詩人回憶往昔的賢人,悲嘆時光的蹉跎和過去的輝煌。少年壯志未能實現,臨風長嘆。雅志難以得到回報,歲月的流逝使人感到遲暮將至。
這首詩詞通過對秋夜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在美麗的菊花和蕙草凋零的背后,詩人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對過去的輝煌和未來的遲暮感到悲嘆。整首詩詞以秋天的景色為背景,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富有音樂感的語言,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思考和情感。
“露白月在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è yán huái èr shǒu
秋夜言懷(二首)
xiān xiān lí biān jú, shè tíng xià huì.
鮮鮮籬邊菊,摵庭下蕙。
huì qì rì yǐ xiāo, huáng huā zì yán lì.
蕙氣日已銷,黃花自妍麗。
fù kǒng qīng shāng jī, yōu fāng yì diāo cuì.
復恐清商激,幽芳亦凋瘁。
qiān yī bù guǎng chú, lòu bái yuè zài dì.
褰衣步廣除,露白月在地。
què fēi lín yǐng kōng, chóng yǔ qiáng yīn xì.
鵲飛林影空,蟲語墻陰細。
xī xián bēi sī rǎn, wǎng shèng tàn chuān shì.
昔賢悲絲染,往圣嘆川逝。
shào zhuàng bù wǒ liú, lín fēng fā zhǎng kuì.
少壯不我留,臨風發長喟。
yǎ zhì liàng nán chóu, cuō tuó lǎo jiàng zhì.
雅志諒難酬,蹉跎老將至。
¤
“露白月在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