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飽爭投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士飽爭投石”全詩
旗燈秋雨塞,鈴柝夜溝潮。
士飽爭投石,農閑數舞箾。
毋令廢收獲,高隴有枯苗。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寄海鹽楊寨官》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海鹽楊寨官》是明代楊基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海島上的楊寨官,面臨著海島通村艱險、邊城出敵遙遠的情景。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海嶼通村險,邊城出敵遙。
旗燈秋雨塞,鈴柝夜溝潮。
士飽爭投石,農閑數舞箾。
毋令廢收獲,高隴有枯苗。
詩意:
這首詩詞以楊寨官的視角,描繪了他所處的海島環境的艱難和邊境的危險。詩中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寨官的憂慮和對鄉親們安危的關切。詩人通過描繪士兵投石的場景、農民們閑暇時跳舞的情景,傳達了人們對于和平與豐收的渴望,并呼吁不要讓努力的成果白白浪費。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揭示了明代邊疆地區的困境。首兩句"海嶼通村險,邊城出敵遙"交代了寨官所面臨的困境,海島與大陸之間的交通困難,邊境的敵情遙遠而嚴峻。接著,"旗燈秋雨塞,鈴柝夜溝潮"這兩句以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在惡劣天氣條件下,寨官積極應對的場景,旗燈飄搖,雨水不斷,暗示了他們艱苦的工作環境。
詩詞的后半部分通過對士兵和農民的描繪,表達了人們對和平生活和豐收的向往。"士飽爭投石,農閑數舞箾"這兩句寫出了士兵們即使在吃飽之后仍然積極訓練,以備不時之需;農民們在閑暇時跳起舞蹈,展現了他們對寧靜生活和豐收的憧憬。
最后兩句"毋令廢收獲,高隴有枯苗"是詩人的呼吁和警示,他希望人們不要讓努力的成果白白浪費,不要讓高聳的田壟上出現干枯的莊稼。這是對人們珍惜勞動成果、不辜負辛勤付出的教誨。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揭示了明代邊疆地區的艱辛和人們對和平與豐收的渴望。通過對士兵和農民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和平生活的珍視和勞動成果的呼喚。
“士飽爭投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hǎi yán yáng zhài guān
寄海鹽楊寨官
hǎi yǔ tōng cūn xiǎn, biān chéng chū dí yáo.
海嶼通村險,邊城出敵遙。
qí dēng qiū yǔ sāi, líng tuò yè gōu cháo.
旗燈秋雨塞,鈴柝夜溝潮。
shì bǎo zhēng tóu shí, nóng xián shù wǔ shuò.
士飽爭投石,農閑數舞箾。
wú lìng fèi shōu huò, gāo lǒng yǒu kū miáo.
毋令廢收獲,高隴有枯苗。
“士飽爭投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