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自循籬出徑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偶自循籬出徑苔”全詩
一年春已無多在,幾個人曾有暇來。
浸谷陂塘科斗亂,浴蠶時節杜鵑哀。
買山莫種閑花柳,多覓松栽與柏栽。
¤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春日雜詠(二首)》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雜詠(二首)》是明代詩人楊基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同時也蘊含了對自然和生活的思考。
譯文:
偶爾從籬笆旁走出小徑,青苔上鋪滿了刺桐花瓣。一年的春天已經不多了,幾個人曾有閑暇來此欣賞。田間的水渠和塘澤亂糅一片,蠶兒在沐浴的時候杜鵑鳴囀悲鳴。不要購買山地去種植那些瑣碎的花草柳樹,多去尋找適合種植松樹和柏樹的地方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春日的景色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世變遷的感慨。詩人在籬笆旁的小徑上行走,看到青苔上鋪滿了刺桐花瓣,給人一種寧靜而美麗的感覺。然而,作者提到一年的春天已經不多了,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春天的短暫。他也表示很少有人有時間來欣賞這樣的美景,或許是因為現實生活的繁忙和憂慮。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田間的水渠和塘澤的景象,形容它們一片混亂。蠶兒在這時候沐浴,杜鵑的哀鳴聲在此時響起,暗示著春天的逝去和生命的無常。這種對自然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使詩歌具有一種樸實自然的美感。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選擇的思考。他勸告人們不要購買山地去種植瑣碎的花草柳樹,而是去尋找適合種植松樹和柏樹的地方。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的思考和對追求簡樸與永恒之美的建議。松樹和柏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為堅貞不屈、永恒不變的象征,與瑣碎的花草相比,更能代表詩人對生活和價值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并通過對自然景觀的贊美、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和價值的思考。同時,詩人也通過對選擇的思考,呼喚人們追求簡樸和永恒之美。
“偶自循籬出徑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zá yǒng èr shǒu
春日雜詠(二首)
ǒu zì xún lí chū jìng tái, cì tóng huā luò yě táng kāi.
偶自循籬出徑苔,刺桐花落野棠開。
yī nián chūn yǐ wú duō zài, jǐ gè rén céng yǒu xiá lái.
一年春已無多在,幾個人曾有暇來。
jìn gǔ bēi táng kē dǒu luàn, yù cán shí jié dù juān āi.
浸谷陂塘科斗亂,浴蠶時節杜鵑哀。
mǎi shān mò zhǒng xián huā liǔ, duō mì sōng zāi yǔ bǎi zāi.
買山莫種閑花柳,多覓松栽與柏栽。
¤
“偶自循籬出徑苔”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