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鞋謾踏閑邊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青鞋謾踏閑邊草”全詩
青鞋謾踏閑邊草,白發羞簪醉里花。
此日驊騮思苜蓿,當時鸚鵡喚琵琶。
遙憐簫鼓追游地,薺麥青青已沒鴉。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春暮有感(二首)》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暮有感(二首)
啼鳥匆匆變物華,雨池科蚪漸成蛙。
青鞋謾踏閑邊草,白發羞簪醉里花。
此日驊騮思苜蓿,當時鸚鵡喚琵琶。
遙憐簫鼓追游地,薺麥青青已沒鴉。
【中文譯文】
春天漸暮,我有感而發(兩首)
啼鳥匆匆地變換著華麗的羽色,雨水養育的水池里蝌蚪逐漸變成了青蛙。
一雙青鞋輕踩在草地上,白發害羞地佩戴在醉人的花朵中間。
這一天,我懷念著駿馬嚼食新鮮嫩草的時刻,當年鸚鵡叫喚著琵琶。
遙遠地憐憫簫鼓追逐著游人的地方,薺麥已經青翠茂盛,而烏鴉卻不再出沒。
【詩意賞析】
這首詩以春天即將過去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的變化和人物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美好時光逝去的思念之情。
第一聯以啼鳥和雨池中的蝌蚪為形象,展現了春天生機勃勃的變化。啼鳥匆匆地改變其羽色,象征著春天的花鳥變幻無常;雨池中科蚪逐漸成長為青蛙,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發展。這些景物的變化呼應了春天的轉瞬即逝。
第二聯以青鞋和白發為意象,表現了年輕與老去之間的對比。青鞋踩在閑適的草地上,象征著年輕人放松自在的心情;而白發則佩戴在醉人的花間,顯示了年歲的增長和對年輕美好時光的羞愧。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流逝、歲月易逝的深切感受。同時,通過對美好時光的懷念,詩人呼喚著過去的景象,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生命變遷的深沉思考。
這首詩語言簡練,形象生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光陰流轉的感慨和對美好時光的追憶之情。讀者在欣賞詩詞時,可以感受到歲月易逝的無奈和珍惜當下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轉折點。
“青鞋謾踏閑邊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mù yǒu gǎn èr shǒu
春暮有感(二首)
tí niǎo cōng cōng biàn wù huá, yǔ chí kē dǒu jiàn chéng wā.
啼鳥匆匆變物華,雨池科蚪漸成蛙。
qīng xié mán tà xián biān cǎo, bái fà xiū zān zuì lǐ huā.
青鞋謾踏閑邊草,白發羞簪醉里花。
cǐ rì huá liú sī mù xu, dāng shí yīng wǔ huàn pí pá.
此日驊騮思苜蓿,當時鸚鵡喚琵琶。
yáo lián xiāo gǔ zhuī yóu dì, jì mài qīng qīng yǐ méi yā.
遙憐簫鼓追游地,薺麥青青已沒鴉。
“青鞋謾踏閑邊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