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長平明趁起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翰長平明趁起居”全詩
撰就白麻先進草,金泥降出內中書。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宮詞》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宮詞》是宋代王珪創作的一首詩詞。它描繪了一個黃昏的場景,宮門被關閉,王珪在宮中靜靜地聽著宣詔,隨后清晨,他早早起床進行公務。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王珪作為一位官員的日常生活和責任。
這首詩詞傳達出一種宮廷生活的氛圍和情感。黃昏時分,宮門緊閉,宣詔的聲音穿過宮墻傳來,這象征著王珪與外界的隔離和封閉。他在這個封閉的環境中默默聆聽,體現了他忠誠職責、專心致志的態度。而清晨,王珪早早起床,開始處理公務,顯示出他勤奮踏實的工作態度。
在賞析這首詩詞時,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宮廷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對官員責任的思考。宮廷作為一個封閉的空間,代表了權力和責任的象征。王珪通過宮門的關閉和宣詔的聲音,傳達了自己作為一位官員的孤獨和責任感。他以平實的語言描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沒有華麗的修辭和華而不實的言辭,反而更加真實地展現了一個官員的工作與生活狀態。
這首詩詞所表達的詩意是一種官場生活中的孤獨與責任感。官員們在封閉的宮廷中度日,聆聽著宣詔和處理公務,他們的身份與日常生活的瑣碎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官場生活氛圍。通過這首詩詞,王珪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這種生活的體驗和感悟。
總的來說,王珪的《宮詞》通過用簡單的語言描繪官場生活中的孤獨與責任感,真實地展現了一個官員的日常工作與生活狀態。這首詩詞以平實的文字傳達出作者對官場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引發人們對官員責任與封閉環境的思考。
“翰長平明趁起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ōng cí
宮詞
huáng hūn suǒ yuàn tīng xuān chú, hàn cháng píng míng chèn qǐ jū.
黃昏鎖院聽宣除,翰長平明趁起居。
zhuàn jiù bái má xiān jìn cǎo, jīn ní jiàng chū nèi zhōng shū.
撰就白麻先進草,金泥降出內中書。
“翰長平明趁起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