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不同風物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事不同風物在”全詩
萬里江山來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樹悲歌起,當日黃旗王氣昏。
人事不同風物在,悵然猶得對方樽。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游賞心亭》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賞心亭》是宋代文人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游賞六朝時的心情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六朝的遺跡僅存虛空,
城樓壓過波浪直到海門。
萬里江山令人陶醉眼,
九秋的天地進入吟詩之魂。
如今玉樹悲歌催人淚,
昔日黃旗下王氣昏昏。
人事變遷,風物依舊在,
我仍然悵然對著酒杯。
詩意和賞析:
《游賞心亭》通過描繪六朝時期的遺跡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之情。詩中充滿了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展現了作者對六朝文化的熱愛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
詩中提到的六朝遺跡和城壓滄波到海門,表達了作者對六朝文化的敬仰和對歷史滄桑感慨。萬里江山來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描繪了作者在游賞時所感受到的壯麗景色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則著重描繪了現實的變遷和對逝去時光的悲傷。玉樹悲歌起,黃旗王氣昏,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輝煌和榮光的悼念。人事不同風物在,悵然猶得對方樽,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嘆,但在這一切變化中,作者仍然能夠通過對酒作伴的方式,與過去的文化和風物產生共鳴。
《游賞心亭》以細膩的詞句描繪了六朝文化的輝煌和現實的變遷,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實,詩詞喚起讀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生變遷的深沉思考,展示了王珪獨特的情感和才華。
“人事不同風物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shǎng xīn tíng
游賞心亭
liù cháo yí jī cǐ kōng cún, chéng yā cāng bō dào hǎi mén.
六朝遺跡此空存,城壓滄波到海門。
wàn lǐ jiāng shān lái zuì yǎn, jiǔ qiū tiān dì rù yín hún.
萬里江山來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yú jīn yù shù bēi gē qǐ, dāng rì huáng qí wáng qì hūn.
于今玉樹悲歌起,當日黃旗王氣昏。
rén shì bù tóng fēng wù zài, chàng rán yóu de duì fāng zūn.
人事不同風物在,悵然猶得對方樽。
“人事不同風物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