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艾初垂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綠艾初垂戶”全詩
人歸宮殿午,偏覺晝陰長。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端午內中帖子詞·夫人閣》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端午內中帖子詞·夫人閣》是宋代王珪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綠艾初垂戶,
青菰已劍觴。
人歸宮殿午,
偏覺晝陰長。
詩意:
這是一首以端午節為背景的詩詞。詩人描繪了一個宮殿內的景象,綠色的艾草剛剛裝點門戶,而青色的菰草已經點綴了酒杯。當人們回歸宮殿的午時,卻感到陽光暗淡,晝陰逐漸延長。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宮殿中端午節時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凄涼和憂郁的氛圍。綠艾和青菰是端午節的特色植物,它們作為節日的裝飾象征著人們對節日的熱切期待。然而,詩中的意象卻顯示出一種寂寞和陰郁的氣氛。人們回到宮殿,本應是熱鬧喜慶的時刻,然而卻感到陽光不再明媚,晝陰逐漸延長,暗示著一種心境的沉郁。這種意象的構建使得詩詞中蘊含了一種凄涼的情感,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轉。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通過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感受。整首詩詞給人一種靜謐的氛圍,令人產生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綠艾初垂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uān wǔ nèi zhōng tiě zǐ cí fū rén gé
端午內中帖子詞·夫人閣
lǜ ài chū chuí hù, qīng gū yǐ jiàn shāng.
綠艾初垂戶,青菰已劍觴。
rén guī gōng diàn wǔ, piān jué zhòu yīn zhǎng.
人歸宮殿午,偏覺晝陰長。
“綠艾初垂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