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事靈壇屢舞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事靈壇屢舞求”全詩
夢繞金人云氣滿,笑回玉女電光流。
已成沃野千箱望,豈事靈壇屢舞求。
邊粟定儲三百萬,皋蘭何必豫防秋。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依韻和元參政喜雨四首》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元參政喜雨四首》是宋代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心常與下民憂,
嘉應為霖詎一州。
夢繞金人云氣滿,
笑回玉女電光流。
已成沃野千箱望,
豈事靈壇屢舞求。
邊粟定儲三百萬,
皋蘭何必豫防秋。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之情。詩人以喜雨的形式,表達了對君主的憂慮和關切,希望君心能夠與百姓同在,共同分擔憂慮。他稱頌了一場雨水的豐沛,讓人民得到了滋潤,呼應了天地之間的和諧。詩人在夢中感受到金人的威脅和戰爭的氛圍,但他以幽默的方式笑對這一切,回應了玉女電光般的明亮與希望。
賞析:
這首詩以抒發憂國憂民之情為主題,展示了詩人對社會和政治的關注。詩中以喜雨的形象,寄托了詩人對國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祝愿。他用夢境中的景象與現實相對照,凸顯了他對國家盛衰的關切。在詩的結尾,詩人提到了邊粟的儲備和皋蘭的防備,表達了對國家疆界和糧食安全的重視。整首詩以平易近人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國家興衰和人民安危的牽掛,展現了他作為士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豈事靈壇屢舞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yuán cān zhèng xǐ yǔ sì shǒu
依韻和元參政喜雨四首
jūn xīn cháng yǔ xià mín yōu, jiā yìng wèi lín jù yī zhōu.
君心常與下民憂,嘉應為霖詎一州。
mèng rào jīn rén yún qì mǎn, xiào huí yù nǚ diàn guāng liú.
夢繞金人云氣滿,笑回玉女電光流。
yǐ chéng wò yě qiān xiāng wàng, qǐ shì líng tán lǚ wǔ qiú.
已成沃野千箱望,豈事靈壇屢舞求。
biān sù dìng chǔ sān bǎi wàn, gāo lán hé bì yù fáng qiū.
邊粟定儲三百萬,皋蘭何必豫防秋。
“豈事靈壇屢舞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