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覺東風遍九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覺東風遍九門”全詩
誰道帝家春不早,椒房昨夜已先溫。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立春內中帖子詞·皇后閣》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立春內中帖子詞·皇后閣》是宋代文人王珪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平橋上的御水破冰痕,
忽然感覺到東風吹遍九門。
有誰說皇室的春天不早,
椒房昨夜已經先被溫暖。
詩意:
《立春內中帖子詞·皇后閣》以描繪立春時節的景象為主題,表達了春天的到來和皇室內院的溫暖。詩人通過平橋上的御水破冰痕和東風吹過九門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跡象和氛圍。他反駁了有人說皇室的春天晚到的觀點,提到椒房在昨夜已經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清新的語言描繪了立春時刻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到來和皇室內院的春意盎然。平橋上御水破冰痕的描繪,生動地表現了冬天的殘留和春天的嶄新,而東風吹遍九門的描寫則更加突出了春風的迅猛和普及性。詩人通過質問"誰說帝家春不早",表達了對有人懷疑皇室春天來臨時間的反駁和自信。最后一句"椒房昨夜已先溫"則暗示了皇后閣內已經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進一步強調了春天的早到和皇室的繁榮。
這首詩詞字正腔圓,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盼和對皇室的贊美。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詩人展示了立春的喜慶和希望,同時也通過對椒房的描寫,彰顯了皇室的威嚴和昌盛。整首詩詞情感飽滿,意境明朗,給人以歡愉和溫暖的感受。
“忽覺東風遍九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ì chūn nèi zhōng tiě zǐ cí huáng hòu gé
立春內中帖子詞·皇后閣
píng qiáo yù shuǐ pò bīng hén, hū jué dōng fēng biàn jiǔ mén.
平橋御水破冰痕,忽覺東風遍九門。
shuí dào dì jiā chūn bù zǎo, jiāo fáng zuó yè yǐ xiān wēn.
誰道帝家春不早,椒房昨夜已先溫。
“忽覺東風遍九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