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真投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社真投分”全詩
窺園仍舊隱,下馬忽新墳。
白社真投分,青燈憶離群。
有書無子讀,此事最憐君。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挽董儒促二首》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董儒促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抒發作者對友人董儒促的離世之痛和懷念之情為主題,通過描繪戰場上的英勇事跡和論述詩歌的獨特魅力,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戰藝升環水,論詩得異聞。
窺園仍舊隱,下馬忽新墳。
白社真投分,青燈憶離群。
有書無子讀,此事最憐君。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戰場上的英勇事跡和用詩歌來表達獨特的思想和感情,展現了作者對董儒促離世的哀思和懷念之情。
在詩詞的第一句中,作者提到了"戰藝升環水",這句話暗示著董儒促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將其比作升起的水泡。接著,作者提到"論詩得異聞",表達了董儒促在文學創作中的獨特才華和成就。
接下來的兩句"窺園仍舊隱,下馬忽新墳",描述了作者來到友人的墓前,發現墓地依然隱蔽在園林之中,使作者感到既親切又陌生。這種轉變的感覺使人感嘆光陰的變遷和生命的無常。
接下來的兩句"白社真投分,青燈憶離群",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離散友人的懷念。白社和青燈都是友人相聚之地的象征,而現在友人已經離世,使得這些情景變得更加珍貴和令人懷念。
最后兩句"有書無子讀,此事最憐君",表達了作者對董儒促的深深憐惜之情。董儒促離世后,他的才華和智慧將無人繼承,這使得作者感到悲痛和惋惜。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描繪戰場上的英勇事跡和對詩歌的獨特魅力的論述為背景,通過對友人離世的思念和懷念之情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友人的贊頌。
“白社真投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dǒng rú cù èr shǒu
挽董儒促二首
zhàn yì shēng huán shuǐ, lùn shī dé yì wén.
戰藝升環水,論詩得異聞。
kuī yuán réng jiù yǐn, xià mǎ hū xīn fén.
窺園仍舊隱,下馬忽新墳。
bái shè zhēn tóu fēn, qīng dēng yì lí qún.
白社真投分,青燈憶離群。
yǒu shū wú zi dú, cǐ shì zuì lián jūn.
有書無子讀,此事最憐君。
“白社真投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