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往惟詩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事往惟詩在”全詩
湖光浮鹢凈,山木坐猿深。
事往惟詩在,悲來吒夢尋。
朋知零落盡,投老若為心。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挽董儒促二首》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董儒促二首》是宋代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挽董儒促二首
復憶同游處,經春在武林。
湖光浮鹢凈,山木坐猿深。
事往惟詩在,悲來吒夢尋。
朋知零落盡,投老若為心。
譯文:
回憶起與董儒、促兩位朋友一同游玩的地方,在春天經歷了一番在武林山間的時光。
湖水上的光芒映照著飛翔的鹢鳥,它們在湖面上顯得格外純凈;山中的樹木環繞著猿猴,它們深深地坐在其中。
往事逝去,唯有詩歌依然存在,當悲傷降臨時,我吟詠詩篇來尋找夢中的蹤跡。
朋友們知道的共同理解已經逐漸消散,我感到自己漸漸老去,只有投身于詩歌之中才能找到心靈的歸宿。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過去與朋友們一同游玩時光的回憶,以及對逝去歲月、友情消逝和自身老去的思考與感慨。詩中通過描繪湖光和山木的景象,表現出自然的寧靜和恒久,與人事的變遷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在悲傷中尋找夢中的寄托,將詩歌作為撫慰內心、追尋真實的途徑。
賞析:
《挽董儒促二首》以簡練而含蓄的語言,將自然景物與人生哲理相結合,通過描寫和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友情消逝的感慨以及對詩歌的堅守。詩中的湖光、山木等自然元素,以及鹢鳥、猿猴等動物形象,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象的細致觀察和深情體驗。同時,通過"事往惟詩在"、"悲來吒夢尋"等詩句,表現了詩歌作為心靈寄托和追求真實的重要意義。最后兩句"朋知零落盡,投老若為心",則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凋零和對自己年華逝去的思考,詩意深遠而感人。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流露出作者深刻的感情和對人生的思考,給人以回味和思索的空間。
“事往惟詩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dǒng rú cù èr shǒu
挽董儒促二首
fù yì tóng yóu chù, jīng chūn zài wǔ lín.
復憶同游處,經春在武林。
hú guāng fú yì jìng, shān mù zuò yuán shēn.
湖光浮鹢凈,山木坐猿深。
shì wǎng wéi shī zài, bēi lái zhā mèng xún.
事往惟詩在,悲來吒夢尋。
péng zhī líng luò jǐn, tóu lǎo ruò wéi xīn.
朋知零落盡,投老若為心。
“事往惟詩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