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波起獵紅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洞庭波起獵紅旌”全詩
延閣漏間空紫橐,洞庭波起獵紅旌。
曾冠獬廌奸回讋,卻佩龍泉種落驚。
莫向江城嘆卑濕,賈生不信使群榮。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送吳促庶待制出守長沙》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吳促庶待制出守長沙》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王珪送別吳促庶出任長沙守將的場景。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畫船催鼓送將行,一醉離觴下玉京。
延閣漏間空紫橐,洞庭波起獵紅旌。
這首詩詞以送別吳促庶出任長沙守將為主題,詩人描繪了離別的場景。第一句描述了畫船上催動鼓聲,象征著吳促庶的出發。第二句描繪了餞行時的歡樂,詩人提到了離別前的一次飲宴,以及將要離開的地方——玉京,這里指的是長沙。玉京是古代神仙居住的地方,暗示了長沙的美好與重要性。
第三句描述了延閣中的漏水聲,暗示時間的流逝。紫橐是古代官員使用的紫色筆套,空紫橐表示長沙官府的空缺,吳促庶離任后將留下空缺之處。第四句描繪了洞庭湖上波濤洶涌,并有紅色的獵旗在飄揚,這象征著吳促庶離開后的熱鬧和喧囂。
曾冠獬豸奸回賊,卻佩龍泉種落驚。
莫向江城嘆卑濕,賈生不信使群榮。
接下來的兩句是對吳促庶的贊美。詩中提到了吳促庶的身上佩戴的兩種珍貴的物品。獬豸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代表著吉祥和高貴;龍泉是一種上等的寶石,象征著尊貴和榮耀。這兩句表達了吳促庶高尚的品質和令人欽佩的才華。
最后兩句是詩人對江城(長沙)的勸告。詩人告誡吳促庶不要向江城抱怨自己的卑微和困苦,因為江城是一個充滿榮耀和繁榮的地方,賈生則指代了古代文人賈誼,他不相信吳促庶會給江城帶來榮耀和光彩。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離別的場景和對吳促庶的贊美,展現了詩人對吳促庶的敬佩和對長沙的期望,同時也表達了對吳促庶在新職位上能夠有所作為的期待。
“洞庭波起獵紅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ú cù shù dài zhì chū shǒu cháng shā
送吳促庶待制出守長沙
huà chuán cuī gǔ sòng jiāng xíng, yī zuì lí shāng xià yù jīng.
畫船催鼓送將行,一醉離觴下玉京。
yán gé lòu jiān kōng zǐ tuó, dòng tíng bō qǐ liè hóng jīng.
延閣漏間空紫橐,洞庭波起獵紅旌。
céng guān xiè zhì jiān huí zhé, què pèi lóng quán zhǒng luò jīng.
曾冠獬廌奸回讋,卻佩龍泉種落驚。
mò xiàng jiāng chéng tàn bēi shī, jiǎ shēng bù xìn shǐ qún róng.
莫向江城嘆卑濕,賈生不信使群榮。
“洞庭波起獵紅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