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沾雙淚向塵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沾雙淚向塵埃”全詩
白石謾應歌甯角,黃金枉是起燕臺。
侵更競看倉惶笑,薄晚誰銜毷氉杯。
文字須勤苦得,莫沾雙淚向塵埃。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信字卷子》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信字卷子》是宋代王珪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信字卷子
春闈只恐有遺才,
據案重將信字開。
白石謾應歌寧角,
黃金枉是起燕臺。
侵更競看倉惶笑,
薄晚誰銜毷氉杯。
文字須勤苦得,
莫沾雙淚向塵埃。
詩詞中的“春闈”指的是科舉考試的場所,而“遺才”則指那些有才華但可能因種種原因未能獲得成功的人。詩人提到“據案重將信字開”,暗示他打開卷子,期待在春闈中發現有才華的人。
接下來的兩句“白石謾應歌寧角,黃金枉是起燕臺”,表達了作者對于才華被埋沒的遺憾之情。白石和黃金都是珍貴的材料,但如果沒有被賞識和利用,它們就變得毫無價值。
詩的后半部分,“侵更競看倉惶笑,薄晚誰銜毷氉杯”,描繪了春闈中人們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匆忙閱卷的場景。其中“倉惶笑”表達了緊張與焦慮,而“毷氉杯”則是指像毛巾一樣的酒杯,象征著節儉和樸素。
詩的最后兩句“文字須勤苦得,莫沾雙淚向塵埃”,是詩人對于文字創作的勸告。詩人認為寫作需要付出勤奮和辛苦的努力,不能沉溺于自怨自艾的情緒中,更不能讓雙淚灑向塵埃,即不能讓自己的才華荒廢。
通過對于春闈、遺才和文字創作的描繪,詩人王珪表達了對于有才華的人被埋沒的遺憾之情,呼吁人們要珍惜才華,并在創作中堅持不懈的努力。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感情的語言,傳達了一種對于才華和創作的熱愛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于社會中不公和埋沒才華現象的思考和警示。
“莫沾雙淚向塵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n zì juǎn zi
信字卷子
chūn wéi zhǐ kǒng yǒu yí cái, jù àn zhòng jiāng xìn zì kāi.
春闈只恐有遺材,據案重將信字開。
bái shí mán yīng gē níng jiǎo, huáng jīn wǎng shì qǐ yàn tái.
白石謾應歌甯角,黃金枉是起燕臺。
qīn gèng jìng kàn cāng huáng xiào, báo wǎn shuí xián mào sào bēi.
侵更競看倉惶笑,薄晚誰銜毷氉杯。
wén zì xū qín kǔ dé, mò zhān shuāng lèi xiàng chén āi.
文字須勤苦得,莫沾雙淚向塵埃。
“莫沾雙淚向塵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