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荒古木連空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廟荒古木連空谷”全詩
廟荒古木連空谷,宮廢春蕪入亂山。
南陽絮飛人寂寂,孤城花落鳥關關。
登臨幾度游人老,又對東風鬢欲斑。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三鄉懷古》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鄉懷古》是宋代文人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清洛河流東去的景象為引子,表達了對漢唐歷史的懷念和對現實境況的感慨。
詩中描述的清洛河東流不歸的景象,象征著時光的流逝不可挽回,也暗喻了歷史的變遷。漢唐時期的歷史遺事,是如此遙遠和模糊,似乎已經難以找到真實的痕跡。
詩人描繪了荒廢的廟宇和長滿荒草的宮殿,這些古跡和建筑的荒廢,反映了時代的更迭和滄桑。南陽的絮飛、孤城的花落和鳥鳴,給人一種寂寞凄涼的感覺。這些景象與過往的繁華和熱鬧形成鮮明對比,展現出歲月流轉中的無常和變化。
詩人曾多次登臨,幾度看到游人蒼老的身影。登臨的過程中,他感嘆時光的飛逝,自己的鬢發也逐漸斑白。東風輕拂,詩人深切地感受到歲月的流轉和自身的老去。
整首詩以懷古為主題,通過對古跡的描寫和景物的對比,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時光流逝的感嘆。透過廢墟和凋零的景象,詩人呈現出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現實虛幻的認知。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時光的反思,激發了讀者對人生和時光的深思。
“廟荒古木連空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xiāng huái gǔ
三鄉懷古
qīng luò dōng liú qù bù hái, hàn táng yí shì yǒu wú jiàn.
清洛東流去不還,漢唐遺事有無間。
miào huāng gǔ mù lián kōng gǔ, gōng fèi chūn wú rù luàn shān.
廟荒古木連空谷,宮廢春蕪入亂山。
nán yáng xù fēi rén jì jì, gū chéng huā luò niǎo guān guān.
南陽絮飛人寂寂,孤城花落鳥關關。
dēng lín jǐ dù yóu rén lǎo, yòu duì dōng fēng bìn yù bān.
登臨幾度游人老,又對東風鬢欲斑。
“廟荒古木連空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