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峨地僻少人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岷峨地僻少人行”全詩
白首只知聞道勝,青衫不及至家榮。
玄猿放哭銘旌過,紫燕朝飛挽鐸迎。
天祿校書多分薄,子云那得葬鄉城。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挽霸州文安縣主簿蘇明允》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霸州文安縣主簿蘇明允》是宋代王珪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岷峨地僻少人行,
一日西來譽滿京。
白首只知聞道勝,
青衫不及至家榮。
玄猿放哭銘旌過,
紫燕朝飛挽鐸迎。
天祿校書多分薄,
子云那得葬鄉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明允,一個在岷山峻峭的地方擔任文安縣主簿的官員。他的才華和品德使得他在京城享有盛譽。然而,雖然他在外聲名顯赫,但他的家鄉仍未享受到他的榮耀。詩中表達了蘇明允對家鄉的思念和無法回鄉的遺憾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蘇明允的描述,展示了他與家鄉的矛盾心理。首先,描繪了他所在的岷山地區偏僻荒涼,很少有人經過。這種地方的特點使得蘇明允在外的成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他的聲名揚到了京城。然而,詩中提到他的青衫(官服)不及至家的榮耀,暗示了他無法將自己的成就帶回家鄉,無法與家鄉人分享。這種心理上的落差使得蘇明允沉浸在對家鄉的思念和無奈之中。
詩中還描繪了一幕幕場景,如玄猿放哭、銘旌過,紫燕朝飛、挽鐸迎。這些景象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抒情效果。玄猿放哭和紫燕朝飛象征著蘇明允在外的成就,而挽鐸迎則表達了他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蘇明允在官場上的遭遇。天祿校書多分薄,意味著他在官場上的職位較低,權力有限。子云那得葬鄉城,表達了他無法回鄉安葬的遺憾和無奈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蘇明允的描寫,展現了他在外的輝煌與內心的矛盾,以及對家鄉的思念和無法回鄉的遺憾之情。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景象的烘托,傳遞出了作者對于時代局限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感慨。
“岷峨地僻少人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bà zhōu wén ān xiàn zhǔ bù sū míng yǔn
挽霸州文安縣主簿蘇明允
mín é dì pì shǎo rén xíng, yī rì xī lái yù mǎn jīng.
岷峨地僻少人行,一日西來譽滿京。
bái shǒu zhǐ zhī wén dào shèng, qīng shān bù jí zhì jiā róng.
白首只知聞道勝,青衫不及至家榮。
xuán yuán fàng kū míng jīng guò, zǐ yàn cháo fēi wǎn duó yíng.
玄猿放哭銘旌過,紫燕朝飛挽鐸迎。
tiān lù jiào shū duō fēn báo, zi yún nà de zàng xiāng chéng.
天祿校書多分薄,子云那得葬鄉城。
“岷峨地僻少人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