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相逢二月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日相逢二月中”全詩
自是粉闈人未識,莫因花晚笑春風。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小桃》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小桃》是宋代文人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二月中旬遇到一棵開著破裂粉紅花朵的小桃樹,引發了他對于花的思索和情感的表達。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小桃時常讓我想起那破裂的正紅色,
今天我們相遇在二月中。
她是粉閨中的人們尚未認識的,
不要因為花晚笑春風而嘲笑她。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一棵小桃樹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花朵的思念之情。首句中的“小桃常憶破正紅”揭示了作者對于過去景象的回憶,他常常懷念那些破裂的鮮紅花朵。第二句“今日相逢二月中”表明了作者與這棵小桃樹的相遇發生在二月中旬,暗示著春天的到來。接下來的兩句“自是粉闈人未識,莫因花晚笑春風”則表達出作者不希望人們因為這棵小桃樹開花晚而嘲笑它,而是應當欣賞和珍惜它所代表的春天之美。
這首詩詞的情感是溫婉而深沉的。作者通過對小桃樹的描繪,喚起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并將這份情感與現實相結合,表達了對春天的渴望和對美好事物的珍視。詩中的小桃樹象征著生命的脆弱和短暫,同時也象征著希望和重生。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表達,傳遞出對于生命和自然之美的敬畏和贊美。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一個簡單的場景為切入點,通過對小桃樹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表達了作者對于春天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對于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它既展示了作者對過去的懷念,又體現了對未來的希望,以及對生命短暫的思考。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將情感與自然融為一體,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今日相逢二月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táo
小桃
xiǎo táo cháng yì pò zhèng hóng, jīn rì xiāng féng èr yuè zhōng.
小桃常憶破正紅,今日相逢二月中。
zì shì fěn wéi rén wèi shí, mò yīn huā wǎn xiào chūn fēng.
自是粉闈人未識,莫因花晚笑春風。
“今日相逢二月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