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過南蕩青山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過南蕩青山下”全詩
正看浴鳳來雖晚,不覺冥鴻去已孤。
曉月猶臨千里梓,春風又卷五云圖。
誰過南蕩青山下,只恐高名自古無。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贈太子少師元章簡公拘詞》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太子少師元章簡公拘詞》是宋代文人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贈詞之形式,表達了對元章簡公拘先生的贊賞和思念之情。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皇帝思念賢能、共同治理國家之事,前不久在中臺上得到了真正的儒士。正當欣賞著鳳凰沐浴的美景,卻不知道默默飛過的雁已獨自離去。清晨的月亮仍照耀著千里外的梓樹,春風又卷起了五云之圖。誰曾經走過南蕩青山下,只怕偉大的名聲自古以來就沒有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元章簡公拘先生的贊賞和思念之情。作者稱贊了元章簡公拘先生的才能和品德,認為他是皇帝共同治理國家的賢能之士。作者通過描繪鳳凰沐浴的美景和清晨的月亮照耀著梓樹的景象,表達了對元章簡公拘先生過去的贊嘆和贊美。然而,作者也感嘆時光易逝,警示人們珍惜眼前的機遇和人才,因為偉大的名聲可能會隨著時光流逝而消逝。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含蓄的語言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鳳凰、雁和月亮等意象的巧妙運用,作者展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作者對元章簡公拘先生的贊賞和思念之情貫穿整首詩,體現了作者對賢能人才的尊重與珍惜。詩詞的結尾警示人們不能過于依賴名聲和榮譽,而應該珍惜當下的機遇,不為外在的虛名所困擾。
整首詩詞以簡約的表達方式展現了深遠的意境和哲理思考,同時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清新、含蓄的文學風格。通過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宋代文學追求的高尚情操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
“誰過南蕩青山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tài zǐ shǎo shī yuán zhāng jiǎn gōng jū cí
贈太子少師元章簡公拘詞
tiān zǐ sī xián gòng zhèng tú, zhōng tái qián rì dé zhēn rú.
天子思賢共政涂,中臺前日得真儒。
zhèng kàn yù fèng lái suī wǎn, bù jué míng hóng qù yǐ gū.
正看浴鳳來雖晚,不覺冥鴻去已孤。
xiǎo yuè yóu lín qiān lǐ zǐ, chūn fēng yòu juǎn wǔ yún tú.
曉月猶臨千里梓,春風又卷五云圖。
shuí guò nán dàng qīng shān xià, zhǐ kǒng gāo míng zì gǔ wú.
誰過南蕩青山下,只恐高名自古無。
“誰過南蕩青山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