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盤幽跡遙知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徑盤幽跡遙知鹿”全詩
徑盤幽跡遙知鹿,林逗清香定有梅。
曉影瘦猿窺澗溜,夜聲肥羜灹爐灰。
我心非動我非靜,白足禪僧無妄猜。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游山寺》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山寺》是王珪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游山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寒日征驂懶復回,
冷冷的陽光照耀著征驂,它懶洋洋地不愿返回,
經宵仍喜駐巖隈。
整晚停留在山巖的角落,依然喜歡這個地方。
徑盤幽跡遙知鹿,
小徑蜿蜒曲折,幽深的痕跡遙遠地知道有鹿出沒,
林逗清香定有梅。
森林里飄蕩著迷人的清香,一定有梅花盛開。
曉影瘦猿窺澗溜,
晨光映照著瘦弱的猿猴,窺視溪水悄悄流淌,
夜聲肥羜灹爐灰。
夜晚的聲音變得沉寂,肥胖的羊羔圍繞著灶爐,灰燼飛揚。
我心非動我非靜,
我的心不是動蕩的,也不是靜止的,
白足禪僧無妄猜。
像赤足的禪僧一樣,沒有妄念的猜測。
《游山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感受,展現了作者的心境和思考。詩中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現了寒冷的日子里征驂的懶散、山巖的寧靜、幽深林中的鹿和花香。同時,通過對猿猴窺視澗溜和夜晚灶爐旁的羊羔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靜謐的氛圍。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內心的靜定與禪修的境界,將自己與禪僧相提并論,寄托了對內心狀態的追求。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傳達了作者內心的平靜與追求,同時也帶給讀者一種寧靜和超脫塵世的感受。整體氛圍清幽而深沉,讀者在欣賞的過程中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內心的寧靜。
“徑盤幽跡遙知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shān sì
游山寺
hán rì zhēng cān lǎn fù huí, jīng xiāo réng xǐ zhù yán wēi.
寒日征驂懶復回,經宵仍喜駐巖隈。
jìng pán yōu jī yáo zhī lù, lín dòu qīng xiāng dìng yǒu méi.
徑盤幽跡遙知鹿,林逗清香定有梅。
xiǎo yǐng shòu yuán kuī jiàn liū, yè shēng féi zhù zhà lú huī.
曉影瘦猿窺澗溜,夜聲肥羜灹爐灰。
wǒ xīn fēi dòng wǒ fēi jìng, bái zú chán sēng wú wàng cāi.
我心非動我非靜,白足禪僧無妄猜。
“徑盤幽跡遙知鹿”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