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愁無思學楊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翻愁無思學楊花”全詩
應為能言鎖鸚鵡,翻愁無思學楊花。
風波滾滾驚人事,文字孳孳老歲華。
偶向東樓望春色,歸心不覺到天涯。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東樓》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樓》是宋代王珪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東樓》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東樓》譯文:
漢家宮省在青槐樹下,
信號斷絕,鰲峰的日影逐漸斜。
應該是那能言善辯的鸚鵡,
翻來覆去地愁苦,不思學習像楊花那般輕松。
波濤洶涌,驚動著人們的命運變遷,
文字繁瑣,年華已經老去。
偶爾登上東樓,遠眺春光,
心中的歸宿感,不知不覺地達到天涯。
詩意和賞析:
《東樓》描繪了作者在東樓上遠眺春光的情景,表達了一種思鄉之情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景物描寫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離愁別緒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
首句以漢家宮省青槐下為背景,暗示了作者身處宮廷之中,但宮廷的信號已經斷絕,時光流逝,鰲峰的日影逐漸斜。這里的漢家宮省和鰲峰都是指宮廷高層的權力和地位,而信號斷絕和日影斜這樣的描寫則傳達了一種衰敗和消逝的意象。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一個能言善辯的鸚鵡,它翻來覆去地愁苦,卻無法像楊花那樣輕松自在。通過這個比喻,作者表達了自己對宮廷斗爭和政治險惡的領悟,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苦悶和無奈。
詩的下半部分,通過描繪風波滾滾和文字繁瑣,展示了時代的動蕩和繁雜。其中的風波和文字分別象征著社會的變遷和文人的創作,而滾滾兩字的使用則強調了其浩大和不可抑制的力量。
最后兩句以偶爾登上東樓遠眺春光為結尾,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和家國的思念之情。登樓望景是文人士人常做的事情,而東樓則暗示了作者遠離家園,身處異鄉的境況。歸心不覺到天涯一句則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歸宿感,無論身在何處,思鄉之情難以抑制。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感慨,同時也抒發了對故鄉和歸屬感的思念之情。
“翻愁無思學楊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lóu
東樓
hàn jiā gōng shěng qīng huái xià, xìn duàn áo fēng rì yì xié.
漢家宮省青槐下,信斷鰲峰日易斜。
yīng wèi néng yán suǒ yīng wǔ, fān chóu wú sī xué yáng huā.
應為能言鎖鸚鵡,翻愁無思學楊花。
fēng bō gǔn gǔn jīng rén shì, wén zì zī zī lǎo suì huá.
風波滾滾驚人事,文字孳孳老歲華。
ǒu xiàng dōng lóu wàng chūn sè, guī xīn bù jué dào tiān yá.
偶向東樓望春色,歸心不覺到天涯。
“翻愁無思學楊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