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轉侵龍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路轉侵龍耳”全詩
卹恩天子厚,遺直世人哀。
路轉侵龍耳,星沈近斗魁。
送車知幾乘,莫賦泰山頹。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贈禮部尚書唐質肅公挽詞二首》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禮部尚書唐質肅公挽詞二首》是宋代文官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悼念唐質肅公為主題,表達了對于其離世的悲痛和對其杰出才能的贊美。
詩詞中文譯文:
《贈禮部尚書唐質肅公挽詞二首》
偶然休止在英才之前,怎能突然不再歸來。
他獲得天子深厚的恩寵,卻在世人中留下了真摯的哀思。
他的去世使人們的道路轉向了龍的耳朵,星星黯淡了斗魁的光輝。
送他的靈車有幾輛,無法賦述泰山的崩塌。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以哀悼唐質肅公為中心,表達了作者對其離世的悲痛之情,同時也展現了對他杰出才能的贊美和敬意。
首先,作者提到了唐質肅公的突然離世,表達了自己難以接受他離去的事實,用“偶然休止在英才之前,怎能突然不再歸來”這樣的表達形式,強調了他的才華和離世的突然性。
接著,作者稱贊唐質肅公得到了天子深厚的恩寵,顯示了他在政治上的卓越成就和受到的崇高榮譽。同時,他的離世也引起了世人的哀思,表明他在民眾中享有崇高聲望和深厚的影響力。
詩中還出現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如“路轉侵龍耳”和“星沉近斗魁”,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傳達了唐質肅公離世后世界的變化和失去的光輝。
最后,作者提到送唐質肅公的靈車不止一輛,但無法賦述泰山的崩塌。這里使用泰山的崩塌來暗喻唐質肅公的離世給人們帶來的巨大損失和震撼,形象地表達了對他的深深懷念和無盡悲痛。
通過這首詩詞,王珪以優美的語言表達了對唐質肅公的深情挽悼,同時展示了他作為政治家和杰出人物的卓越才能和影響力。這首詩憑借其感人的詩意和細膩的表達方式,讓人們感受到了作者對唐質肅公的敬愛和對他離世的悲傷之情。
“路轉侵龍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ǐ bù shàng shū táng zhì sù gōng wǎn cí èr shǒu
贈禮部尚書唐質肅公挽詞二首
ǒu xiē yán yīng duì, rú hé jù bù lái.
偶歇延英對,如何遽不來。
xù ēn tiān zǐ hòu, yí zhí shì rén āi.
卹恩天子厚,遺直世人哀。
lù zhuǎn qīn lóng ěr, xīng shěn jìn dòu kuí.
路轉侵龍耳,星沈近斗魁。
sòng chē zhī jǐ chéng, mò fù tài shān tuí.
送車知幾乘,莫賦泰山頹。
“路轉侵龍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