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園寂寞無誰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荒園寂寞無誰語”全詩
伯夷豈是歸周晚,孟子空嗟出晝遙。
談道每嗤猶有待,當官常欲取非招。
荒園寂寞無誰語,蘭菊幽香沒艾蕭。
分類:
《和子華見寄》韓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華見寄》是宋代詩人韓維所作,詩意深邃而含蓄。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松柏無心自后凋,
此心無物更寥寥。
伯夷豈是歸周晚,
孟子空嗟出晝遙。
詩中的"松柏無心自后凋",暗喻松柏樹,它們雖然高潔堅貞,但在歲月流轉中也會凋零。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無常、人生無常的感慨。接下來的"此心無物更寥寥",表明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空虛,感嘆自己的心境空寂無物。
"伯夷豈是歸周晚,孟子空嗟出晝遙",是對古代賢人伯夷和孟子的提及。伯夷是商朝末年的賢臣,以清廉高潔而著稱,但他的忠誠并未得到重用,晚年才歸順周朝。孟子則是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他對社會的不公和道德的頹廢深感憂慮。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賢者遲歸和時代沉淪的痛心。
"談道每嗤猶有待,當官常欲取非招",揭示了作者對于世俗的嗤笑和政治的腐敗的不滿。"談道每嗤猶有待"意味著那些談論道德的人卻往往沒有實際行動,需要等待時機。而"當官常欲取非招"則指出了當人們擔任官職時,常常希望謀取私利而不是為公眾造福。
"荒園寂寞無誰語,蘭菊幽香沒艾蕭",以景物描寫展現了孤寂的氛圍。荒園的寂寞象征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孤立無援的狀態,而蘭花和菊花的幽香則被無人察覺,艾草的清香也隨風而逝,傳達出一種無人欣賞的遺憾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景物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世事無常、人生空虛以及社會風氣的深深憂慮。通過對歷史賢者的提及和景物的描寫,詩人傳達了對于時代沉淪、道德風尚敗壞以及個人內心孤獨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以抒發內心情感為主題,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使詩意更加富有哲理和禪意。
“荒園寂寞無誰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huá jiàn jì
和子華見寄
sōng bǎi wú xīn zì hòu diāo, cǐ xīn wú wù gèng liáo liáo.
松柏無心自后凋,此心無物更寥寥。
bó yí qǐ shì guī zhōu wǎn, mèng zǐ kōng jiē chū zhòu yáo.
伯夷豈是歸周晚,孟子空嗟出晝遙。
tán dào měi chī yóu yǒu dài, dāng guān cháng yù qǔ fēi zhāo.
談道每嗤猶有待,當官常欲取非招。
huāng yuán jì mò wú shuí yǔ, lán jú yōu xiāng méi ài xiāo.
荒園寂寞無誰語,蘭菊幽香沒艾蕭。
“荒園寂寞無誰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