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剝惟朽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解剝惟朽株”全詩
花實少姿媚,獨與寒心俱。
暴霜時侵凌,奮怒張雄須。
長楸擁腫材,旁蔭可容車。
秋風一夕來,解剝惟朽株。
物性在堅柔,何必長短殊。
楸葉已泥滓,松干猶青膚。
無煩問高下,且辨榮與枯。
分類:
《感秋六首》鄭獬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秋六首》是宋代詩人鄭獬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短松青鐵干,童童三尺馀。
花實少姿媚,獨與寒心俱。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棵矮小的青松,它的桿子粗短,只有三尺多高。它的花果不太美麗,與自身的寒冷心情相伴。
暴霜時侵凌,奮怒張雄須。
長楸擁腫材,旁蔭可容車。
嚴寒的霜凍時常襲擊它,但它依然頑強地挺立著,它的雄壯之氣迸發而出。高大的楸樹擁抱著它,遮蔽了陽光,使得松樹下方的空地可以容納一輛車。
秋風一夕來,解剝惟朽株。
物性在堅柔,何必長短殊。
秋風一夜之間吹來,剝落了松樹的葉子,只剩下朽爛的樹干。這里表達了物質的本性在堅硬和柔軟之間變化,長度的長短并不重要。
楸葉已泥滓,松干猶青膚。
無煩問高下,且辨榮與枯。
楸樹的葉子已經變成了泥垢,而松樹的干燥的樹干依然是青色的。不必糾結于高低,而是要區分榮耀和凋零。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表達,描繪了一棵矮小的松樹在嚴寒和秋風的環境中的堅韌和頑強。通過對比松樹與楸樹的關系,以及對物質屬性和榮枯的思考,詩人傳達了一種超越形式和外表的深刻哲理。松樹作為一個象征,代表了堅持、不屈和內在力量的象征。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傳遞了深刻的詩意,引發讀者對生命和自然界的思考。
“解剝惟朽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qiū liù shǒu
感秋六首
duǎn sōng qīng tiě gàn, tóng tóng sān chǐ yú.
短松青鐵干,童童三尺馀。
huā shí shǎo zī mèi, dú yǔ hán xīn jù.
花實少姿媚,獨與寒心俱。
bào shuāng shí qīn líng, fèn nù zhāng xióng xū.
暴霜時侵凌,奮怒張雄須。
zhǎng qiū yōng zhǒng cái, páng yīn kě róng chē.
長楸擁腫材,旁蔭可容車。
qiū fēng yī xī lái, jiě bō wéi xiǔ zhū.
秋風一夕來,解剝惟朽株。
wù xìng zài jiān róu, hé bì cháng duǎn shū.
物性在堅柔,何必長短殊。
qiū yè yǐ ní zǐ, sōng gàn yóu qīng fū.
楸葉已泥滓,松干猶青膚。
wú fán wèn gāo xià, qiě biàn róng yǔ kū.
無煩問高下,且辨榮與枯。
“解剝惟朽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