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童近去嫌腥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村童近去嫌腥食”全詩
夜半聽雞梳白發,天明走馬入紅塵。
村童近去嫌腥食,野鶴高飛避俗人。
勞動先生遠相示,別來弓箭不離身。
分類:
作者簡介(王建)
《從軍后寄山中友人》王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從軍后寄山中友人》是唐代王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愛仙無藥住溪貧,
脫卻山衣事漢臣。
夜半聽雞梳白發,
天明走馬入紅塵。
村童近去嫌腥食,
野鶴高飛避俗人。
勞動先生遠相示,
別來弓箭不離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從軍之后的士兵的心境和生活狀態。詩人王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軍人在戰亂時期的艱辛和憂愁。
首先,詩人描述了自己在戰亂中的困苦境遇。他以"愛仙無藥住溪貧"的形象,暗喻自己在戰亂中失去了安樂的生活,生活貧困困頓。"脫卻山衣事漢臣"一句,則表示他已經離開了山野的自由生活,成為了為國家而戰的漢臣。
接著,詩人描繪了士兵夜晚的寂寥和歲月的流逝。"夜半聽雞梳白發"表達了詩人在夜晚聽到雞鳴,寓意著他夜晚仍然辛勤工作,白發已經梳理整齊,暗示著他年華的消逝和歲月的流轉。
然后,詩人描繪了軍人在清晨再度投身于紅塵世界的場景。"天明走馬入紅塵"表達了詩人在黎明時分騎馬投入到紛擾的塵世之中,再次踏上戰場的壯烈。
之后,詩人描述了村童和野鶴的反應,突顯了自己身份的變化和與世隔絕的遠離。"村童近去嫌腥食,野鶴高飛避俗人"表達了當地的村童對戰爭的厭惡,不愿接近士兵,而野鶴則遠離塵囂,高飛避開凡俗之人,與士兵形成鮮明的對比。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遠方友人的思念和對勞動的敬意。"勞動先生遠相示,別來弓箭不離身"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于勞動的尊重和堅持。"弓箭不離身"則暗示了戰亂時期士兵們必須時刻保持戰備狀態。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個從軍之后士兵的生活和心境,表達了詩人對戰亂時期士兵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對勞動的崇敬和對友情的思念。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手法,使詩情更加深遠動人。
“村童近去嫌腥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óng jūn hòu jì shān zhōng yǒu rén
從軍后寄山中友人
ài xiān wú yào zhù xī pín, tuō què shān yī shì hàn chén.
愛仙無藥住溪貧,脫卻山衣事漢臣。
yè bàn tīng jī shū bái fà,
夜半聽雞梳白發,
tiān míng zǒu mǎ rù hóng chén.
天明走馬入紅塵。
cūn tóng jìn qù xián xīng shí, yě hè gāo fēi bì sú rén.
村童近去嫌腥食,野鶴高飛避俗人。
láo dòng xiān shēng yuǎn xiāng shì, bié lái gōng jiàn bù lí shēn.
勞動先生遠相示,別來弓箭不離身。
“村童近去嫌腥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