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識暮年魂斷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識暮年魂斷處”全詩
欲識暮年魂斷處,從今不忍聽霜鐘。
分類:
《次公卷韻》吳則禮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公卷韻》是宋代吳則禮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故人離去的傷感,以及他在晚年面臨離別與寂寞的心境。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次公卷韻》中文譯文:
故人已去逐飛蓬,
醉墨新辭手自封。
欲識暮年魂斷處,
從今不忍聽霜鐘。
詩意和賞析:
《次公卷韻》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離別的傷感和孤獨的心境。首句“故人已去逐飛蓬”,以離散的意象描繪了故人離去的情景,如同飛向遠方的蓬草一般。這句中的“故人”指的是親友或知己,而他們離去的動態形象則增添了詩詞的哀愁色彩。
第二句“醉墨新辭手自封”揭示了作者面對離別時的自我封閉和沉默。這里的“醉墨”可以理解為酒后留下的墨跡,也可以代表作者的詩作。通過“新辭”一詞,作者表達了他在離別后創作出的新作品,但這些作品卻只被他自己封存,不與人分享。這種自我封閉的態度,暗示了作者內心的痛楚和無奈。
第三句“欲識暮年魂斷處”,表達了作者對于晚年時內心魂魄受傷的渴望和追問。在日暮年華中,作者希望能夠找到自己內心受傷的根源,理解魂魄的離散和破碎之處。這一句中的“欲識”流露出作者對人生意義和自我認知的思考,以及對離別和孤獨的思念。
最后一句“從今不忍聽霜鐘”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拒絕和對孤獨的恐懼。在面對歲月的流轉和離散的鐘聲時,作者表示自己無法再忍受這種痛苦的感受。這句中的“霜鐘”象征著寒冷和孤寂的時光流逝,作者通過拒絕聽它的聲音,表達了他不愿面對歲月帶來的離別和孤獨。
總體而言,吳則禮的《次公卷韻》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故人離去、孤寂和晚年傷感的情感。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離別的景象、自我封閉的態度和對離散的追問,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哀愁和無奈。
“欲識暮年魂斷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gōng juǎn yùn
次公卷韻
gù rén yǐ qù zhú fēi péng, zuì mò xīn cí shǒu zì fēng.
故人已去逐飛蓬,醉墨新辭手自封。
yù shí mù nián hún duàn chù, cóng jīn bù rěn tīng shuāng zhōng.
欲識暮年魂斷處,從今不忍聽霜鐘。
“欲識暮年魂斷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