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遣老子知炊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要遣老子知炊熟”全詩
爭向衡門插柳條,要遣老子知炊熟。
分類: 九日
《二月二十九日作》吳則禮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二月二十九日作》
朝代:宋代
作者:吳則禮
中文譯文:
屋頭瀾翻聞布谷,
驚怪兒童問餳粥。
爭向衡門插柳條,
要遣老子知炊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吳則禮的作品。詩人以二月二十九日為題材,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日常生活的場景。
詩的開篇,以“屋頭瀾翻聞布谷”來形容春天的氛圍。這里的“屋頭”指的是屋檐下,暗示著春天的風景已經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空間。瀾翻的意象則表達了春風吹動柳樹的聲音,春意盎然。布谷是一種鳥類,鳥鳴聲傳達著春天的到來,給人們帶來了驚喜。
第二句“驚怪兒童問餳粥”,展示了詩人對于日常生活的關注。在這個季節,兒童們被春風和鳥鳴所吸引,他們好奇地詢問關于餳粥的事情。餳粥是一種用糯米制成的食物,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與日常的生活緊密相連。
接著,詩人提到“爭向衡門插柳條”,這里的“衡門”指的是門樓上的橫木,用來掛柳條。柳條是春天的象征,插上柳條可以增添春天的氛圍。這句表達了人們對于春天的熱切期盼和追求。
最后一句“要遣老子知炊熟”,表達了詩人對于家庭生活的關注。詩人希望能夠讓父親知道家中的飯菜已經煮熟,暗示了詩人對于家庭和溫暖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和日常生活為素材,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春天的氛圍、人們對于春天的期盼和對家庭生活的關注。通過描繪細膩的畫面和真實的情感,展現了作者對于生活的熱愛和對幸福的向往。
“要遣老子知炊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yuè èr shí jiǔ rì zuò
二月二十九日作
wū tóu lán fān wén bù gǔ, jīng guài ér tóng wèn táng zhōu.
屋頭瀾翻聞布谷,驚怪兒童問餳粥。
zhēng xiàng héng mén chā liǔ tiáo, yào qiǎn lǎo zi zhī chuī shú.
爭向衡門插柳條,要遣老子知炊熟。
“要遣老子知炊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